05版:潍坊人物

10版:运动吧

16版:光影记录

深耕后备 逐梦未来

我市多措并举培养体育人才

(2024年12月3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年来,潍坊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作为建设体育强市的“硬核”力量,竞技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山东省取得了4金2银的优异成绩,展示了强大的青训实力。其中潍坊市培养输送共计21名运动员参加此次三大球运动会,在男排、女排、男足、女足、男篮中取得了3金2银的好成绩,为山东队取得佳绩作出了突出贡献。潍坊竞技体育缘何厚积薄发,为探寻背后的答案,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付东升
深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竞技体育人才框架是金字塔结构,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塔基的丰厚程度。
  11月28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岳阳闭幕,山东队六个项目全部进入决赛,最终夺得男足、男排、女排、女篮四项冠军,以及男篮、女足两项亚军,展现出了深厚的体育人才底蕴。其中,我市培养输送21名运动员参加此次三大球运动会,有7名男排运动员、3名女排运动员、4名男足运动员、6名女足运动员和1名男篮运动员分别参赛,共取得3金2银的好成绩。
  潍城区智群学校加挂市直训练单位分校的牌子,潍城区利昌学校、潍坊光正实验学校、潍城区永安路小学成为市直训练单位的训练点学校……据了解,为不断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渠道和方式,我市加强与中小学对接联系,在全市布局体教融合示范点168处,开设运动项目20多个,在训适龄队员5000余人;三大球项目,在全市设立潍坊一中、潍坊七中等训练基地22处,在训队员500余人;确定6所幼儿体育试点单位和10所后备幼儿体育试点单位,开展体育启蒙教育和专业指导;发挥福龙马业等社会力量积极性,全市368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参训队员达2万人;2018年以来,组织教练员深入县市区、乡镇学校实地选材50余场,覆盖200余所学校,选拔潜力新星1200名,充实体育后备人才新鲜血液。
  得益于后备人才挖掘和多元化培养,近年来潍坊竞技体育硕果累累,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有为山东代表团在第14届全运会实现全运“四连冠”作出的重要贡献,有在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上,潍坊市代表团斩获奖牌数实现历史性突破,更有潍坊运动员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夺得2金1银1铜……
  “竞技体育出彩,后备力量培养是关键。”潍坊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立足建设体育强市,科学规划项目布局,深化创新体教融合,形成了“以市体校为龙头,各级学校业余训练队伍为基础,体育俱乐部和社会团体为补充”的潍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体系完善的选材、训练、输送体教融合办学网络,同时还打造了中长跑、女子举重、自行车、皮划艇、排球、体操、手球等一批在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重点拳头项目。
着力打造高水平赛事体系
  丰富完善的青少年竞赛体系,能够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升竞技实力,有利于发现优秀苗子。
  结合本地实际,我市构建了由社会俱乐部、学校等各类主体齐参与,自上而下、专业化社会化并举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坚持把省运会作为第一竞赛杠杆,以年度锦标赛、中小学体育联赛为辅助,项目设置与奥运会、全运会接轨,引导各市加强项目布局、组建青少年运动队。
  2024年潍坊市篮球锦标赛从7月底开赛一直持续到9月15日结束,来自全市的8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160余场比赛。这项赛事的火爆举行,正是我市青少年体育赛事完备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青训竞赛体系,实现以赛选材、以赛促训。积极构建了“以市级年度锦标赛、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为龙头,市三大球联赛为基础,其他赛事为补充”的竞赛体系,搭建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平台,以赛促训,以赛选材。
  2024年潍坊市各项目锦标赛,共设置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乒乓球等27个大项、855个小项,全市近6000人参赛;潍坊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仅“三大球”项目参赛队伍就达到132支,参赛运动员2208人;潍坊市三大球联赛已连续开展10届,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及市级联赛,每年参赛队伍超300支,参与人数突破5000人;每年举办“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篮球名校挑战赛”等活动50项以上,促进了技术交流与文化融合;2024年,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376场次,惠及人数达14.8万,规模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潍坊还比肩国内国际重点赛事重点发展竞技体育,精心打造了一批大型品牌赛事,目前已先后成功打造CFA中国之队·潍坊国际青年女足锦标赛、“鲁能·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滨海国际风筝冲浪赛、峡山国际乡野马拉松、潍坊滨海国际马术文化节等30余项赛事品牌,基本实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全年不断线”。同时,还承办了全运会帆船、帆板、排球等数十项省级以上比赛,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市每年举办省级以上比赛60项以上。
   抓好高质量训练体系建设
  2024年9月22日-29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篮球男子组资格赛男子U18组D组(山东潍坊赛区)在潍坊一中体育馆举行。越来越多的赛事走进校园,不仅能够让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进行更多的互联互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优秀后备人才竞相涌现的关键支撑。多年来,我市形成了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皮划艇、排球、足球、体操、手球等一批重点拳头项目。“目前,市县两级在训运动员4200人,涵盖项目32个,其中市级体校1856人。突出市级体校龙头作用,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抓好后备人才培养,确保优秀体育苗子‘选得进、留得住、送得出’。”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3年来,潍坊市向省队输送优秀体育苗子77名、向国家队输送29名。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0年的高密市少儿体操学校(潍坊市体操学校)先后被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基地”等,被山东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山东体操(东部)训练基地”。2023年8月,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2014年-2024年累计向山东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山东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输送体操、蹦床、游泳运动员31人,向国家跨季跨项滑雪中心输送运动员8人。目前输送到国家队的现役运动员有孙丕宙、刘昊宇、赵瑞阳、刘新雨4人,输送到省队的现役运动员共计30人。其中,孙丕宙在2024全国体操冠军赛中夺得男子个人全能金牌,已经成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在训队员。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收获优异战绩,潍坊体育再度站上全新起点。未来,潍坊体育将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以落实山东省备战全运会三大球青少年组别为主抓手,加速构建和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制度框架,踏实做好每一个年龄段的人才培养,为三大球振兴发展贡献潍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