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预防孩子食物过敏 家长做好几点

(2024年07月0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今年的“世界过敏周”为6月23日-29日,今年的主题是克服食物过敏障碍。食物过敏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食物过敏的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因过敏受到各种困扰。记者日前采访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的专家,聊聊关于孩子食物过敏的问题。
  食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种食物或食物成分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这种过敏反应可能轻微,也可能严重到危及生命。食物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咳嗽、喘息、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从发病机制上可将食物过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即食物暴露后快速出现反应,常引起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过敏性鼻结膜炎、哮喘、速发性胃肠道过敏等。第二类为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一般进食后出现反应相对晚,多为胃肠道症状。第三类是混合介导的食物过敏,兼有以上两种类型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常见有特应性皮炎、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等。
  常见食物过敏原包括各类坚果、鱼虾贝类、芒果菠萝等水果以及牛奶、鸡蛋、大豆等高蛋白食物。还有一些人群有比较小众的食物过敏反应,而大米、小麦都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都可能是过敏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过敏可能会随着个体免疫水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变化。
  筛查过敏来源对从源头上防治儿童过敏性疾病、客观诊断至关重要。既能帮助医生用药,也能帮助患儿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规避“危险物”。
  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孩子,建议按计划逐步引入可能致敏的食物,如坚果、鸡蛋等。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摄入食物后的反应,了解孩子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
  对于已知过敏的食物,家长要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在安排孩子的饮食时,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搭配,避免过敏原的交叉感染。
  学会识别过敏症状。家长要学会识别食物过敏的症状,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瘙痒、呕吐、腹泻等,应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及时就医。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对已知过敏严重的孩子,家长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救治。
  面对食物过敏患儿,家长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解更多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食物过敏的挑战,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此外,与无食物过敏的孩子相比,食物过敏患儿由于营养不良而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更大,家长需密切关注其生长状况,监测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