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7月12日上映的电影《传说》里,“青春洋溢”的成龙饰演征战沙场的汉代将军,并完成精彩的动作场面。这个“年轻的成龙”是用最新AI技术塑造出来的,让成龙本人感慨“虽然时光已经不许我再少年了,但电影可以”。“年轻的成龙”亮相再次引来关注。AI汹涌而来,科技创新赋能电影产业优化转型,还是带来不可控的行业危机。又将如何在影视创作方面实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类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AI广泛应用于影视制作的全流程
2005年,电影《神话》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影片。时隔19年,即将于今年7月12日上映的《传说》将延续《神话》的奇幻冒险主题,继续带领观众穿梭古今。
《传说》可谓是成龙近年来动作场面最多、最大、最令人惊叹的一次回归。影片实现技术上的新突破,除了成龙本人继续在影片中的现代戏部分大显身手之外,在波澜壮阔的古代战争中,制片方还运用了最新的AI技术,重现27岁的成龙形象,来饰演征战沙场的汉代将军,并完成精彩的动作场面。此外,在AI技术加持之下,宏伟的冰川神庙首露真容,黄沙大漠和风饕雪海等场景也将在片中被逼真还原。
谈到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关联,《传说》导演、编剧唐季礼表示:“科技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探索可能,但不变的是金戈铁马、荡气回肠,不变的是成龙这个名字,以及他向每一位年轻演员传递的那份精气神!”
在近日举行的第29届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上,优酷副总裁谢颖表示,以AI为代表的一批新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影视制作的全流程,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新场景和新可能。她介绍,前不久杀青的《清明上河图密码》是国内首部大规模使用虚拟拍摄的剧集。目前优酷正在拍摄的多部剧集中,虚拍的全剧占比最高也已达到10%,未来在科幻剧中有望接近50%。
AI技术的出现让电影不再是遗憾的艺术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当IP遇见AI 打开光影新视野”论坛上,博纳影业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强调,AI技术不是未来,未来已来,AI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影视行业的格局。
于冬举例,在《传说》这部电影中,AI技术不仅实现了过去难以完成的特效制作,更通过数字人技术,让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拍摄任务,大幅度降低了制作成本——“例如,过去一个演员可能需要连续拍摄9天,但现在通过AI技术的辅助,他们只需要2天就能完成大部分拍摄,可以大幅度降低片酬”。
据悉,博纳影业今年成立了自己的AI工作室,先从数字形象的资产进行累积。在于冬看来,数字人是重要的数字资产。“在《传说》中,我们拥有了‘年轻成龙’的数字资产,这相当于我们拥有了一个永远不会老去的演员。这样的技术突破,让电影制作更加灵活,也让演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此外,AI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在上映前都可以进行修改,包括场景、人物等,这极大地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和质量。“过去我们常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但AI技术的出现让电影不再是遗憾的艺术。”于冬说。
“我们需要拥抱新科技,新科技带来很多机会,我们可以通过更好的手段将故事呈现给观众。”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片类别评委会主席、法国动画制作人弗雷德里克·皮埃什表示。
AI终究是生产工具,不应夸大现有水平
然而,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却对AI保持审慎态度。他认为,不应夸大AI的现有水平。至少在电影领域,AI终究是个生产工具,现在这个工具还极不成熟,真正能达到大银幕级别的效果,可能还需要两三年。
导演张末也提到,AI在技术上确实高效,例如自己的作品《拯救嫌疑人》就使用了AI做英文字幕,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找人翻译的费用、沟通等成本。但在剧本创作上,AI却总是差点意思,“我们看到AI写的场景,往往都会有些似曾相识。而且,我得花一晚上的时间和AI对话,还不如自己写”。
今年年初,文生视频工具Sora震撼登场,但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见面会上,动画片单元评委会主席、法国动画导演本杰明·雷内却泼起“冷水”:“我个人并不想看到一部完全由AI制作而成的电影,因为我觉得里面没有灵魂,没有真实的情感。”匈牙利动画导演、编剧雷卡·布奇也认同本杰明的看法,AI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用,但它并不是艺术创作的主体。“AI有时候反而使我们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艺术创作的过程”。
无论是否接受,AI都会介入日常生活
“我们要思考AI能够做什么,更要思考AI做不到的东西。”日本动画电影导演河森正治认为,电影创作者,应该更多去思考、去拓宽AI在电影领域应用的边界。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主题论坛上,他说道:“我们不需要寻找一个来自AI的正确答案,我们要想的是AI能够做出什么好玩、有意思的东西。”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认为:“我们的审美观念都是在AI技术来临前形成的,未来的人类看到的影像可能都与AI有关,审美观念会随之更新迭代,创作者和AI的契合度也会越来越高。”陈廖宇表示,“AI其实是工具和伙伴,无论我们是否接受,它都会介入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尽早了解它、掌握它、拥抱它。”
在第29届上海电视节“AIGC使用与治理对话会”论坛上,嘉宾认为,对AIGC既要“善用”也要“善治”。据介绍,面对AIGC的风险和挑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通过合作、监管和教育来引导和管理AIGC的应用,实现AIGC技术和人类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