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5版:艺海拾贝

16版:光影记录

一路向北

(2024年03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钟顺  
  人类再深刻,也没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刻;人类的创造力再丰富,也不及大自然的轻轻点拨。大地的隆起与沉落,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这里。万物在自然的流动中变化,散发出荒原的远古魅力。时光仿佛在某一刻停滞并倒流,在这里写下两个字:奇绝。
  一个大脚掌矗立在这里。说它矗立,是因为它高大近百米。在我的想象里,一个巨人,躺在山脊下,只露出一只脚。他懒得动弹,只将这个脚掌置于拥有同样脚掌的同类面前。一干人马已经在这个被称为“老掌沟”的地方穿行了近一天,疲惫不堪,才得以看到了这大脚掌的绮丽容颜。
  站在这里远眺,山岭重叠、沟谷纵横,谷底有一条绵延不绝的小溪流,潺潺流水的溪旁更有大量泉眼喷涌而出,当为白河支流黑河之源头。峡谷南麓长满野生的白桦,北麓却是旖旎的野草。据称,此处海拔在1400米至2000米之间,昼夜温差颇大,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沟内通行的道路的确非常难堪,各种U型沟、炮弹坑,高高低低此起彼伏。复加四季不同变换的别样风景,就此成为了越野一族的不二之选。
  报话机里传来领队的声音:“大家吃饱了喝足了也看够了,现在准备启程了。”在这不见人烟的林海峡谷里,手机是没有信号的,彼此联系全靠出发前配备的车载报话机。饭馆也是没有的,干粮和水均需自带。
  心跳加速,一阵莫名的兴奋袭上心头,因为前面就是“好汉坡”。它一定正在张着“獠牙”,以斜躺45度角的姿势,虎视眈眈地等着我们。在到达“老掌沟”之前,我们已经翻越过“小汉坡”,个中惊险滋味,已经让人心惊肉跳。这“好汉坡”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思绪里掠过许多念头,正是大自然中所蕴含的那些超人力量,才创造了这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吧!想来人们大都喜欢空中的蝴蝶,不太喜欢地上的爬虫,所以不能蜕变就不能飞翔。对于“老掌沟”来说,人类发明的机械动力,即是蝶变、即是飞越的翅膀吧。
  风呼啸着,掠过车子和我们的身子。我手脚并用,抓牢和蹬牢车内的必要之处,随着车子一点一点地向上挪动。侧目向下探望,感觉还在谷底;复再向上探望,依然遥不可及。同行者喊“加油”的声音,淹没在发出怪声的风里,只有落日晚霞和漫天的白云,似在为我们加冕。
  山间的风把已登顶和未登顶的人吹得趔趔趄趄,可人们浑然不觉,只是两眼紧盯着“好汉坡”,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眼巴巴看着“好汉坡”上的好汉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各种颜色的车辆,晃晃悠悠如乌龟般爬行。时间仿佛停止了。人们大气不敢出,仿佛咳嗽一声,车子就会如风吹树叶一样,滚进两侧深不见底的峡谷里。
  此时此刻,只有三个字:生命力。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这是一路上说的和听的最多的话。还有,肾上腺素,还有疯魔、狂野,还有山山岭岭、沟沟壑壑。
  穿行,穿行,一路向北。
  穿行草原,来到乌兰布统。一路听着领队从报话机里传来“左蹬腿、右蹬腿、甩缰绳,地板油、放胎气、关空调”的指令,只为来到《还珠格格》的拍摄地,看看“小燕子”是如何伴着白云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的。
  这儿的山坡起起伏伏,山势高高低低,都被绿植染成了青葱色。草原的美,自是离不开白云的衬托。天青色等烟雨,烟雨之前尽是白云在飘。那白云是真的白,没有杂质的白;那绿色是真的绿,没有杂质的绿。牛儿、羊儿在低头啃食。偶见有零散的马儿,由于人类的叨扰,它们已成了见多识广的主儿,车在身边根本不在乎,连按数声喇叭才会动一点儿,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样子。
  这是我从没有过的越野经历,用惊心动魄形容不为过,用惊险刺激形容也合适。出发前,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只当会是一场普通的旅行。直到一路上车子剧烈颠簸摇晃,车内人像撞核桃般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喊,伴随着车子吭哧吭哧的喘息声,这才让我如梦初醒。
  这个大家庭是由十数辆车、十数个家庭组成的,彼此之间由陌生到熟悉,再由熟悉到亲昵。尤其令人欣欣然的是,其中还有我任职的大学的两个学生,他们一个学中文、一个学美术。虽然他们上学时未曾与我单独见过,可师生一旦在外地相遇,就自然而然觉得格外得亲。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队伍里有一位最“牛”女司机。
  倒回去,从头再来。穿越如此,人生亦如此。在这看似寂静的山谷和草原上,就这样流动着一群不甘寂寞的灵魂。如此的流动,既蕴藏着过去,也指向未来。他们知道人生的所有答案,首先存在于大自然的奥妙中,更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这真实的力量,远远大于完美的力量。因为我们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不单是过客,也是归人。
  我把《牧歌》《天堂》《草原之夜》等悉数唱了一遍又一遍,我要把我的歌声留在草原上,我要把《敕勒歌》留在草原上: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