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耳朵保健?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季晓琳 李宽平
我们平时该如何保护耳健康?来听听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王振和刘效英怎么说。
避免噪音污染。如果必须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损伤,此时可以考虑佩戴耳塞或耳罩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如果佩戴耳机,需记住“60-60-60”原则,即环境声音不超过60分贝;戴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连续戴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改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多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及番茄红素,尽量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戒除经常掏耳朵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减少噪声污染;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等。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性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具有不可逆性。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贫血、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影响内耳循环及听觉细胞代谢,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必要时选配助听器。
定期检查听力。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听力问题更容易出现,因此更应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你真的会掏耳朵吗?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几乎每个人都掏过耳朵,掏耳朵似乎特别解压。那么问题来了,经常掏耳朵是健康行为吗?掏耳朵的方式怎样是正确的?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潘春辉表示,掏耳朵是为了清理耳朵中的分泌物,耳朵中的分泌物叫做耵聍,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不同人群的耳屎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干型和油型。一般来说干型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油型可能会容易积在耳道里。
耳朵究竟要不要掏?潘春辉说,耳朵里的分泌物,它的存在可以起到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音、自洁等作用。正常来说耳朵中的分泌物会随着人们的咀嚼运动向外排出,并不需要特别的干预,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要掏耳朵了。但是很多人习惯于自己掏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的。其实自己掏耳朵,风险真的不小。比如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处,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那么,如何正确地掏耳朵?潘春辉表示,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垢。
如果实在想要清理耳垢,她建议选择滴耳剂,如过氧化氢、婴儿油、甘油、矿物油等,将1滴-2滴滴入耳道内并保持1分钟-2分钟,每日两次,睡前滴耳最佳。通常耳垢会在两周之内自行排出。
“如果你是油型耵聍,可能容易在外耳道形成团块,不容易自行排出,建议油型耵聍者3个月-6个月到医院看一下,如果需要清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潘春辉表示。
长期戴耳机听力会下降?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耳机是不少人经常使用的电子产品,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耳机?对此,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技师陈仁臻。
20岁的大学生小王酷爱摇滚乐,除了上课,无时无刻不戴着耳机,有时晚上戴着耳机听音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最近,他经常感觉耳朵里有“嗡嗡”的声音,跟人交流时左耳听得没之前清楚了。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听力下降,医生分析可能与长期戴耳机有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耳朵是很脆弱的,也是迟钝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它才会表现出明显不适。
那么,耳机是怎样伤害听力的?陈仁臻表示,长时间、高频率佩戴耳机,一般来说,当声音持续高于85分贝,就会听觉疲劳。当耳朵长时间被耳机“禁锢”,近距离、长期、过量刺激会使毛细胞受损,导致耳朵疼痛、耳鸣、重听甚至听力下降。其次是耳机音量过高,高音过度刺激会损伤耳蜗的毛细胞,进而导致听力受损,而这种听力损害将是永久性的。
陈仁臻教市民几招,减少对耳朵的伤害。首先要选择最佳“耳机设备”,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音箱代替耳机,如果必须使用耳机的前提下,建议优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尤其带有“CE”安全标志的产品。在具体样式方面,包耳式耳机>压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噪音环境下最好使用降噪耳机。其次是有一个最佳运行时长,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天使用耳机总时长不超过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1小时。此外,还要注意生活环境音量“舒适区”,对听力最友好的生活环境为:15分贝≤环境音量≤45分贝。
需要注意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时,避免乘坐飞机、潜水等可能有气压改变的行为;擤鼻涕时,不能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严禁用棉棒、火柴头掏耳朵;尽可能保持干燥,洗澡或游泳后及时擦干耳朵内的水分。
无论如何,耳机的发明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音频体验方式,使得音乐、语音等声音信息能够更加私密、清晰地传递给个人,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耳机何罪之有?错误的是佩戴和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