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而言,老化情绪是形成心理压抑的一个重要原因。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身体健康。那么,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持心理健康?3月2日,记者采访了阳光融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云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家住奎文区、今年66岁的王先生曾有一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后来他在女儿的推荐下到老年大学上课,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地心情也开朗了许多。“老年人想要保持好的心理状态,必须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王先生说。
高新区76岁的孙女士有段时间因为女儿在外地上班,让她觉得没有安全感,总担心万一自己生病了没人照顾。后来,她的女儿回潍坊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才让王女士有了安全感,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奎文区86岁的李女士总是疑神疑鬼,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可能患病。家里人经常安慰她,但是没有多少效果,李女士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每日都担惊受怕,这让李女士的家人不知所措。
李云峰表示,老年人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有些老年人会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中无法走出,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 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往往让老年人不易适应,从而加速衰老。
衰老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渐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虽然这是正常的衰老变化,但会使老年人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还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会出现担心“死亡将至”而乱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患有疾病,一些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保持心理健康的有利方面
李云峰表示,老年人想要保持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在人际关系中,既有正面积极的关系,也有负面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大。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家庭和睦,老年人才会有安全感。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订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
学习新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就需要不断学习。比如学会了操作电脑就能体会到网上冲浪的乐趣;了解了健康新观念,就会更加健康长寿。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多与外界接触 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际接触。退休后的老年人有不少空闲时间,与外界接触太少,容易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客观判断自身能力 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老年人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情绪有很大影响。如果高估自己的能力,勉强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可能会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低估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管理好情绪 对不愉快的情绪要学会正确释放,但不能过分宣泄。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