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11岁的晓强(化名)出现持续性腹痛,并有食欲差、大便带血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效果不理想。近日,家长带他到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诊治。入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腹型)。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该如何治疗呢?记者日前采访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内六科副主任医师孙爱玲。
孙爱玲表示,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秋冬季多发。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及混合型紫癜,各型可混合出现,亦可单独出现,肾脏受累与否是决定过敏性紫癜远期预后的关键。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感染、免疫紊乱、遗传等因素。一般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可触性皮肤紫癜,伴或不伴腹痛、胃肠道出血、关节痛、肾脏损害等症状,多数呈良性自限性。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胃肠道、肾脏及其他脏器损伤。
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包括消除致病因素,主要是为防治感染,清除局部病灶(如扁桃体炎等),驱除肠道寄生虫,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和药物。一般治疗,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消化道出血时禁饮食。使用抗组胺药,如西咪替丁、氯雷他定及静脉注射钙剂等。使用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曲克芦丁等。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用于关节肿痛、严重腹痛合并消化道出血及有急进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严重肾脏病变者。其他对症治疗方法,如腹痛较重者可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或皮下注射,呕吐严重者可用止吐药,伴发呕血、血便者可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治疗。
孙爱玲提醒,如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近期内反复发作者,可酌情使用免疫抑制剂、抗凝疗法、中医中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