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季晓琳
有很多孩子从小身高就不如同龄伙伴,家长非常心急,打针、运动、食补齐上阵,费尽心思想让孩子长高。日前,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三科的医生李蕾就市民咨询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噪爸爸妈妈长得高,孩子就一定长得高。
一个人的身高并不完全由遗传决定,遗传因素只影响身高的60%-70%,剩余的30%-40%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疾病等。如果孩子经常生病、偏食、睡眠不足,即便父母身高都比较理想,孩子也可能会长不高。相反,如果能够创造良好的后天条件,比如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以及适当运动、积极治疗疾病、调整情绪等,即使父母身高不高,孩子很可能会突破遗传身高。
噪孩子早长、晚长都一样,没必要干预。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比同龄孩子高、胖而沾沾自喜,岂不知,孩子生长速度和身高明显增加,很可能是营养过剩、发育提前、性早熟所致的青春期“早长”。骨龄会显示骨骺提早闭合,孩子以后生长的空间将减少,易造成孩子最终身高不理想。有些家长自己晚长,以为孩子会遗传这一点,所以盲目等待,直到孩子骨龄显示骨骺闭合,错失了长高的时机。
此外,医学研究表明,女孩青春期发育开始的标志是乳房增大,一般在10岁左右,男孩发育的开始是睾丸增大,一般在12岁左右。如果等到孩子变声了、来月经了,此时已处于青春期后期了,孩子的骨骺已趋近闭合,生长空间十分有限,身高进入了停长倒计时。如果此时对身高不满意,希望通过外界来干预身高,其实已经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了。
所以,无论是孩子早长还是晚长,都要进行专业的检查甚至干预。
噪孩子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即使身材矮小也不需治疗。
孩子进行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但身材矮小,临床上称为特发性矮小,也就是没有找到特定原因的矮小症。一部分特发性矮小患者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增加锻炼身高等方式实现“追赶性”生长,但大部分患者是需要进行生长激素治疗的,如果不及时治疗,成年后的身高也是落后的。
噪不能打生长激素,否则孩子会发胖。
激素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甾体类激素和肽类激素两种,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激素类药物代指的是甾体类激素,包含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长期使用有造成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的风险。但是,生长激素属于肽类激素,无论是结构上和功能上都有别于甾体类激素,在规范使用的情况下不会引起甾体类激素所造成的副作用,自然也不会引起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