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玉璐 通讯员 张瑞江)本学期以来,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结合《潍坊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统筹规划全学期工作,全体师生共同发力,在推进建设高品质学校的征程上蹄疾步稳、步伐坚实,努力创办有温度的教育,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
实施党委“灯塔工程”,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修订完善并实施“两清单、两规则、一章程”;实施支部“强基工程”。推动“品质党支部”建设持续走实走深,初步构建起“一支部一项目一特色”的工作格局,学校高三年级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全员进党校和廉政教育馆学习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公开承诺活动,学校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课程荣获潍坊市思政课“金课”;实施学生“知行工程”。坚持思政学习长效化、社团活动课程化,牵头成立“培根铸魂”大中小学思政育人联盟,开展系列思政活动。
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明确教学一线地位,突出服务保障部门的职能,管理线条脉络更加清晰,各部门职责职能更加明确,运转更加流畅。建立和完善学校智慧督查系统,大力实施工作后鉴和工作闭合制度。本学期,学校官方公众号共发布信息81篇,视频号共发布视频18个。创造性举办学校建校11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校友节活动,近7000人现场参会,超过10万人次线上观看。同步开展名家校友书画展及学术报告活动、潍坊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展、校长论坛和产业论坛等活动。会前联系成立港澳台和海外校友分会,组织进行了政府新闻发布会,编辑发布《“育”见一中,遇见更好潍坊》公众号文章,阅读量超过3.4万,学校品牌建设影响力显著增强。
坚持“确保选择性,尊重差异;确保稳定性,减少走动;确保效益性,扩大优势”的原则,大力实施素养课堂,助推学校品质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课程与课堂研究院”的作用,大力开展“大单元环境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素养课堂”建设行动,常态化开展研究课展示直播活动;每周形成研究科目简报;调整优化学历案,与素养课堂契合匹配;优化素养课堂观察七维度评价量表,不断优化学校素养课堂教学模型;设计素养课堂观察记录本、集体备课本及落实素养课堂载体作业本;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多次展示素养课堂。大力实施课程提质行动,丰富完善课程体系。
扎实开展一日一研、一周双研、学科大教研、跨学科融合教研、跨校跨学段教研、省市教研、线上教研等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充
分发挥青年教师成长学院的作用,相继开展了读书分享、拜师仪式等活动。利用英语学科基地优势,成立山东省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外语)八校联盟,两次开展外语学科基地大教研活动;牵头成立市区“培根铸魂”大中小学思政育人联盟,组织实施大高初思政育人大教研活动,贯通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实行“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联动,发挥班主任、导师、思政教师育人作用。通过沙龙分享、团建交流等活动提升带班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心生课程建设,强化德育意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价值导向与引领。牵头大中小学思政育人联盟举办“红心向党,精神谱系我来讲”优秀微视频征集大赛,系统开展采摘节等校园十二大节日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建立健全“二级三类一课”社团管理机制,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实践与志愿服务,增强责任意识;完善德育制度体系,构建完备德育网络。健全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格局。深入实施面向学生素养养成的“6447”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学校第94届田径运动会,举办大地彩绘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建立“潍一好家长”公众号,架起家校共育连心桥。
新建完成学校北大亭,完成瀚园公寓420个房间的空调安装。分批对润园学生公寓进行楼顶防水维修,完成了隆平楼和肇中楼外楼梯封装等等。组织防溺水、防欺凌等安全专题教育,组织地震、消防等应急演练。高度重视课堂建设,以周研究课为载体,建立各学科的素养课堂模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提质学科教研,实行一周双备、年级领导包靠制度,确定主持人、主备人。不断优化课堂授课模式。实行日常管理巡查日报制度,形成每日巡查通报,及时反馈,即时整改。充分挖掘教师资源,根据教师提报的活动内容,成立瑜伽社团、乒乓球社团等,增强团队凝聚力,保证教师健康生活。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奥赛成绩突出,生物学、信息学决赛奥赛成绩创造历史,学生刘一平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国际教育特色发展。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率高达61%。高质量完成各级领导和全国各地教育考察团到校视察、学习活动22次、1000多人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合作交流密切,多次举行师生座谈交流会和学术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