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短剧《弄潮》还原时代质感
用细节打开观众情感开关

(2025年09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一部短剧能让年轻人为女性奋斗刷屏,让中年人对着镜头里的蝴蝶牌缝纫机追忆青春,甚至催生出“全家围坐追剧、三代人聊时代”的温馨场景,上线至今,《弄潮》在红果短剧与抖音双端播放量合计突破3亿,热度值飙至5233万;更将影响力扩散到全年龄层,30岁上下观众群体各占约一半,既收获了年轻人的喜爱,也赢得了中老年人的认可。

  一人追剧,全家讨论
  《弄潮》的走红,并非依赖流量套路,而是以“还原时代质感、传递精神力量”为核心,让不同年龄层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情感落点。
  这部剧讲述了普通女工王巧绘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凭借坚韧与智慧突破自我、实现价值的故事。为了让这段时代故事“活”起来,剧组特地奔赴湖南纺织厂采风,对照老照片还原工厂设备、商业场景;原创设计36套服装,从蓝布工装的走线到衬衫领口样式,都贴合上世纪80年代审美;女主角使用的蝴蝶牌缝纫机、剧中搭建的广交会场景,均以历史影像为参考,每一个细节都满含时代记忆。
  这些细节,也成了中年观众的“情感开关”。不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说:“蝴蝶牌缝纫机我家以前也有,看到它就像见到老伙计,特别亲切。”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剧中传递的女性奋斗故事更能击中内心——王巧绘面对职场歧视、家庭压力时的不屈,与伙伴们相互扶持的温暖,恰好符合年轻群体的价值认同。弹幕里,年轻观众留言:“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值得学习。”
  该片也成了许多家庭交流的纽带,“全家一起看”并不罕见。年轻人向父母请教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父母借着剧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一人追剧,全家讨论”的氛围,让短剧从“个人娱乐”升级为“家庭社交话题”。
  短剧正迈向
  “精品发展”3.0时代

  《弄潮》的走红,也标志着短剧行业正从“粗放增长”迈向“精品发展”的3.0时代。市场不再是“流量为王”,而是“口碑与流量并存,质量与收益双赢”。
  过去,短剧常被贴上“内容粗糙”“碎片化娱乐”的标签,1.0时代的探索期,多依赖猎奇剧情吸引流量;2.0时代虽题材渐趋多元,但质量仍参差不齐。而《弄潮》的出现,用“叫好又叫座”的成绩证明:短剧也能有深度、有温度,也能成为传递文化价值的载体。
  从“叫好”来看,《弄潮》收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知乎、抖音等平台上,观众称赞其“还原了真实的上世纪80年代”“把女性成长故事讲得细腻动人”;从“叫座”来看,依托红果短剧成熟的分发体系,《弄潮》通过短视频平台剪辑“名场面”“情感高光时刻”,精准吸引用户,不仅带动播放量飙升,更推动红果短剧平台用户新增量环比增长,实现“内容传播”与“平台增长”的双赢。
  《弄潮》的实践,更为短剧行业3.0时代提供了可复制的“精品化路径”。在内容创作上,它证明“现实题材+情感共鸣”是打破用户圈层的关键——只有扎根现实土壤,聚焦普通人的情感与成长,传递正向价值观,才能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在运营策略上,“分众化传播+多端分发”的模式,能最大限度扩大作品覆盖范围,避免“一刀切”的传播浪费,让好内容触达更多潜在观众;在平台布局上,“长期主义”理念不可或缺,只有摆脱短期流量诱惑,专注于优质内容的积累与打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与监管政策的完善,“低质化”“猎奇化”的短剧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精品短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已有多家短剧平台推出类似的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短剧行业正迎来“重质量、讲价值”的良性竞争格局。
  从《弄潮》的破圈传播,到短剧3.0时代的到来,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行业如何发展,“内容为王”永远是不变的真理。在短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坚守创作初心,深耕优质内容,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以价值传递为目标,才能打造出更多像《弄潮》这样的精品力作,让短剧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文化载体,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