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通讯员 刘刚
在诸城市昌城镇福胜网格,村民郑培喜家的老屋顶如今变了样,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以前都不知道屋顶还能‘生钱’,现在装上这‘板子’,不用咱管,每年就能稳稳拿到2000元!”郑培喜笑着说。
放眼望去,这样的景象已成为福胜网格的新风景,135户村民的屋顶上,7013块光伏发电板正将阳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更转化为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的“阳光存折”。这正是该网格深化股份合作改革,盘活闲置资源,蹚出的一条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诸城市旭日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清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点石成金”术:“我们采用‘资产整合型’股份合作模式,引入龙头企业山东铭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入股,网格群众以屋顶闲置资源入股,通过‘固定收益+分红’,平均每户群众每年获得纯收益约2000元,村集体每年纯收益4.9万元,这‘阳光存折’的效益实实在在。”
除了盘活利用屋顶资源,闲置的宅基地也能被“唤醒”入股,该网格摸排整合了42处闲置宅基地和残垣断壁,由村集体或宅基地所有者以使用权入股,发展农村户用光伏。目前已利用这些空间安装发电板2100块,每年可实现群众增收10.5万元。村集体算上屋顶和闲置宅基地,仅光伏一项,每年可实现收入9万元。
“合作社带着我们干,省心又增收,日子更有奔头了。”尝到甜头的郑培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