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16版:光影记录

高凤贵:

返乡种蓝莓
勇闯致富路

(2025年08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杰
  “这是我为外地客户培育的蓝莓苗,马上就发走了。”近日,昌乐县红河镇高家涝洼村高家蓝莓家庭农场负责人高凤贵正在忙着为客户清点蓝莓苗,看着一株株绿意盎然的蓝莓苗,他脸上乐开了花。
  “我们家的蓝莓刚采收完,现在进入修整期。”50岁的高凤贵说,他种的蓝莓口味好、品质高,除了来农场采摘的游客,还有很多回头客打电话订购。几年的时间里,凭借优良的品质和信誉收获了一批“蓝莓粉”,采摘的速度经常赶不上客人下单的速度。
  2017年,因父母年事已高,在外工作多年的高凤贵毅然辞职回到家乡。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种植蓝莓。“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我就从零开始,到处拜师学艺。”高凤贵说,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调配适合蓝莓生长的弱酸性土壤。想种出品质好的蓝莓,需要加入大量的有机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加草炭土和松树的锯末,但是投资比较大。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高凤贵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蓝莓种植中。“那个时候,一天到晚待在蓝莓种植园里,对待每一株蓝莓就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高凤贵说,虽然有来自兄弟的技术支持,但他还是交了三年“学费”。这三年,没赚到钱,还亏损不少。
  经验都是慢慢地累积起来的。高凤贵不甘心,他就想要研究蓝莓的生长习性,研究透了,方法对了,就好起来了。高凤贵吃住在农场,观察蓝莓的生长情况,时间久了,他的蓝莓种植开始走上“正轨”。
  “一开始,我就种了五六亩蓝莓,在跌跌撞撞中,开始懂得一些农业种植技术,才敢扩大种植面积。”高凤贵说,2019年,他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建大棚,成立家庭农场,选用优良品种,全面推行绿色种植模式。
  科学种植,才能保证蓝莓的品质。高凤贵扑下身子,从点滴做起。他说,蓝莓种植过程中所用的水全部是纯净水,加入蓝莓生长过程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调配成营养液,用全自动的水肥机精准供给,确保蓝莓产出来之后是纯净、自然的口味。如今,高家蓝莓家庭农场面积已发展到50亩,不仅提供蓝莓鲜果采摘,还拓展了蓝莓种苗培育、有机肥研发、蓝莓盆景种植等多元业务,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在延长蓝莓产业收益周期的同时,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化、持续化发展。
  高凤贵介绍,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他及时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他希望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保证品质,让他的蓝莓走向全国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
  创业不忘带动周边村民创收致富。目前,高凤贵的农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多个工作岗位,带动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从种植采摘到育苗,从一季一采摘到综合业态发展,高凤贵让“小蓝莓”变身“致富果”。在高凤贵看来,乡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自己的蓝莓产业发展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