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16版:光影记录

暑期防诈骗 守好“钱袋子”

(2025年07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假模式开启,孩子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类诈骗风险。为帮助孩子们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财产与个人信息遭受侵害,我市公安通过列举常见的暑期诈骗类型,提醒广大家长及学生擦亮眼睛,防止上当受骗,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假期。

□本报记者 王晓萌
出行篇
  ●门票诈骗
  骗子利用乐迷想见偶像、逛景点的急切心理,先以超低价吸引受害人转账,收款后便“人间蒸发”。购票时一定要选择官方渠道,不要因买不到门票而与陌生人私下交易。
  典型案例:小王计划暑期去北京看某歌手的演唱会,因未抢到门票,便在某二手平台搜索相关票务卖家。他添加了一家店铺的QQ号,与对方约定以1299元的价格成交,随即扫描对方提供的收款码完成付款。不料对方却称其账号异常导致银行卡冻结,要求小王协助解冻。在对方的诱导下,小王将手机银行的登录账号与密码告知对方,任由其在手机银行内操作。当小王再次登录自己的手机银行时,发现银行卡内1万余元存款已被悉数转走。
  ●机票退改签诈骗
  警惕骗子冒充航空公司,以航班延误需要改签为由,诱导填写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收到此类信息,可第一时间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典型案例:林女士接到一通境外来电,对方称其购买的机票因航空公司原因延误,由于她购买了保险,可获赔300元。起初林女士半信半疑,随后对方表示会用官方号码发送验证码。不久,她果然收到“95539”(南航官方客服号码)发来的验证码,这让林女士打消了疑虑。在对方的引导下,她下载安装了屏幕共享软件。接着,对方以其银行卡流水不足为由,诱导她打开支付宝从借呗分两次借出9000元并转入银行卡。因林女士手机一直开着屏幕共享,操作过程中竟被对方窃取了银行账户信息,直到卡内9000元被转走,林女士才发觉遭遇诈骗。

宅家篇
  ●冒充公检法诈骗
  假期在家上网,突然收到“公安系统”的消息,称“涉嫌违法犯罪”,要求配合调查,千万别信。骗子会冒充公检法人员,利用孩子的恐惧心理,诱骗其提供家长银行卡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学生小洋在抖音平台结识了一名陌生用户。对方自称某地公安,声称小洋账户信息遭到泄露,且被用于实施多起诈骗,如果不配合调查,其家人将全部面临牢狱之灾。小洋听后害怕极了,按照对方要求拿来爷爷的手机,并告知对方三张银行卡卡号。随后,对方要求与小洋进行视频通话。在视频中,小洋看到对方身着警服,这让她对其身份更加深信不疑,于是将收到的验证码全部告知对方。不久,小洋陆续收到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累计损失1万余元。
  
  ●刷单兼职诈骗
  暑期,有些同学选择做兼职来赚取零花钱,但一定要警惕刷单兼职诈骗。骗子通常以“高薪兼职”为诱饵,先给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待受害人加大投入后便立刻“跑路”。找兼职请到正规平台,不要相信任何“高回报”的信息。
  典型案例:学生小月在小红书软件上刷到一条刷单兼职的帖子,正巧她计划利用暑期时间做兼职,便添加了对方的QQ号。小月在对方的指引下进行操作,在抖音商城拍下了10笔订单,共计支付2000多元。接着商家进行虚拟发货,小月点击确认收货。然而当小月以为自己能收到本金和佣金时,对方却以“交易失败”为由要求继续刷单,此时小月才得知遭遇诈骗。
  
   ●游戏交易诈骗
  假期不少同学喜欢宅家打游戏,警惕诈骗分子以高价收购游戏账号、装备等名义引诱受害人脱离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再以“操作失误”“账户异常”等理由要求支付注册费、解冻费等费用,得手后立即拉黑受害人。游戏账号交易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进行。
  典型案例:学生小雨在某二手平台挂售某手游账号,很快有买家主动联系。对方以沟通不便为由要求转至QQ平台交谈,随后谎称其账户信用分不足,需通过刷交易流水提升资质。随后,小雨按对方要求下载“腾讯云音视频”软件,加入会议房间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在抖音和淘宝平台购买了6张总价值2000元的京东购物卡。由于全程开启屏幕共享,对方实时获取了小雨的银行账号及密码。
  
  ●冒充同学诈骗
  假期突然收到“同学”消息,称家人重病急需借钱,不要轻信。骗子往往盗取受害人的QQ号、微信号,利用同学之间的信任“借钱救急”进行诈骗。因此,线上收到同学、朋友需要转账的消息,一定要记得核实身份。
  典型案例:近日,学生小宣在QQ上收到“好友”消息,对方称其堂妹突发车祸住院急需手术,但是自己微信账号被限制无法转账,提出将资金先转入小宣账户,再由小宣代为转至其堂妹账户。小宣并未怀疑,提供了银行卡号。不久,对方发来转账成功截图,称因跨行转账需2小时到账,同时反复强调手术紧迫性,催促小宣先行垫付。小宣信以为真,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支付了1000元。后续钱款未到账,她致电好友核实,才知对方QQ号已被盗,小宣这才意识到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