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16版:光影记录

六年译出《中国逃亡记》

——访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二战东方战场日军集中营研究中心主任崔书田

(2025年07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崔书田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7月8日,《中国逃亡记》译者、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二战东方战场日军集中营研究中心主任崔书田,参加了“历史的回声·青春的力量”——港澳与山东青年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活动结束后,记者对崔书田进行了专访,聆听他翻译《中国逃亡记》背后的故事。
  《中国逃亡记》讲述的是作者狄兰经历集中营的囚禁生活,并成功从集中营中逃脱的回忆故事。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也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希望。回忆录还详细描述了他与中国抗日军民并肩作战的经历,填补了二战东方战场西方侨民视角的空白。
  2009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筹建校史馆,崔书田和同事一起赴青岛拜访曾在乐道院念书,并对乐道院历史有过研究的韩同文老人。得知崔书田懂英文,辞别前,韩同文送给他一本《CHINESE ESCAPADE》(译名《中国逃亡记》)的复印本,并希望他尽早将全书翻译。“我本以为一年半载就可以交差,没想到持续了六年。”崔书田说,得到复印本后,他开始专注于对此书的研读。因书中出现的旧式英语拼法的具体地名、人名太多以及涉及的相关事件背景不少,让他费尽了心思。为了翻译好这本书,崔书田自费乘机、开车、坐火车前往黑龙江、辽宁、北京、天津以及青岛、烟台、滨州等地,对书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实地考察并逐一核实,并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几十年来侨民撰写的几乎全部相关外文回忆录、专著等,以期全面了解当时的背景。
  作为日军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对一个特殊群体所作的特殊处置,潍县集中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与历史地位。《中国逃亡记》不仅成为研究潍县集中营的一手史料,更揭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如今,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已成为山东省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崔书田建议,要用青年人能听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心用情去讲述这段历史,让这段历史真正“活”起来,激发港澳同胞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