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春季养生 科学饮食起居很重要

(2025年02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常方方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五脏功能开始衰退,机体调控阴阳平衡的稳定性降低,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下降。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老年人如何养出好身体?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苏迎洁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支招。
  ●精神方面
  春季在五行中属木,与肝相应。《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老年人容易因身体、社会角色的改变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如忧郁、烦躁等心理状态,易出现情绪波动。《素问》有记载:“肝在志为怒。”春季是情志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此时若调养不当,会伤及肝、胆,还可能导致阳气升发不利。
  而情志调养的关键在于“使志生”,即让情志升发,应保持心情豁达、宽宏、冷静,还应知足、和善。应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心情愉悦。春季天气逐渐变暖,可适当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不必刻意远行,择园林亭阁、溪水清流之处,品茶对弈、益友清谈、听鸟澄心,均可陶冶情操,使肝气畅达,但要避免默坐,以免生郁气,有碍情志升发。
  ●饮食方面
  春季,可适当进食一些微辛、微温的食物来助发阳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避开食用大热之品。辛温食物虽然有发散作用,长期食用反而会耗散阳气,温补太过会引发宿疾,如哮喘、荨麻疹、湿疹、中风、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进食宜清淡,应遵循“三多三少”的原则,即多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少糖类、少脂肪、少盐,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度,少食生冷食物,进食有节,不宜过饱。“肝木克脾土”,春季应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可适当食用甘味食物,以养脾胃。
  ●起居方面
  春季,难免出现乍寒、乍暖的天气,人体肌肤腠理开始疏松,易受风邪、寒邪、热邪、温邪的侵袭,出现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荨麻疹、湿疹等疾患。此时,不宜过早脱掉棉衣,尤其是阳虚体质、年老体弱者,可适当“春捂”,可多件叠穿,以不出汗为度。注意“卧处不可当风”“身面有汗莫当风”,避开“虚邪贼风”,做好胸背部保暖。
  体虚弱或过敏体质者,可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每天按摩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可增强体质。
  ●药膳调理
  五神汤(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茶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苏叶姜糖饮(生姜3克、紫苏叶3克、红糖15克)、豆豉葱白煲豆腐(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豆腐200克)均可作为老年人预防外感病流行期间的药膳。
  此外,苏迎洁表示,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锻炼时间以日出后为佳,晚间锻炼应在饭后90分钟后,雾霾、大风天气不宜外出。运动量不宜过大,可练八段锦、打太极拳、散步、做老年体操等柔和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