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2025年冬春季我国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99%以上的流感病例为甲型流感(甲流),其中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其次为H3N2亚型。当前流行毒株与疫苗株高度匹配,但病毒仍存在较强传染性和变异性。对于甲流的相关问题,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谭薇。
谭薇表示,首先要区别甲流与普通感冒。甲流症状更重且全身性特征明显,典型症状有突发高热(39℃以上)、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部分伴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而普通感冒以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热多为低烧且持续时间短,少有全身性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困难、胸闷、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其次,高危人群需警惕重症的风险,像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2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肥胖者(BMI>30)、孕妇及围产期妇女等人群感染甲流后易发展为重症或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甲流治疗需尽早用药,发病48小时内是抗病毒治疗的黄金窗口期。”谭薇说,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减少扩散。适用人群为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2周龄以上婴幼儿可用混悬剂)。需每日2次、连服5天。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女性需权衡利弊后使用,胃敏感者可餐中服药。而玛巴洛沙韦(RNA聚合酶抑制剂)也是甲流治疗药物,它可以阻断病毒复制,全程仅需单次给药。适用人群为5岁以上且体重≥20公斤的轻中度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该药时应避免与含钙、镁等补充剂同服,妊娠期禁用。
谭薇提醒,接种流感疫苗仍是预防甲流最有效手段,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及重症概率,推荐6月龄以上人群每年接种,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家属。
此外,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尤其在密闭场所),咳嗽时遮掩口鼻。每天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增强自身免疫力,均衡饮食、保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甲流虽为自限性疾病,但传播力强且对高危人群威胁大。科学防治需结合疫苗接种、早期用药及日常防护。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检测并遵医嘱治疗,避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