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鲁萍
潍城城隍庙位于潍城区城隍庙街以北、北门大街以东、向阳路以西,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1992年6月,城隍庙成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又被选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潍城城隍庙与周边的潍县老县衙旧址、十笏园古建筑群以及关帝庙等古迹相互辉映,共同勾勒出老潍县的历史风貌。
潍城城隍庙是市区最重要的几处古建筑群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民俗价值。整座城隍庙古建筑群布局合理,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貌。潍城城隍庙共三进院落,布局精巧。进入前院,过厅便映入眼帘,其门前石柱上镌刻着清代嘉庆年间潍县知县孙世栋题写的楹联。按照过厅坐向,左联为“享祀平寿侯阴阳默相”,右联为“鉴临潍水地泾渭攸分”。
穿过过厅,沿甬道前行来到抱厦,这里陈列着郑板桥手书的《新修城隍庙碑记》,其书法笔力劲峭,独具韵味。石刻碑记原件现存于潍坊市博物馆,但此复制品也足以让游客领略到郑板桥的书法风采。此外还有雍正三年的城隍碑刻《巡行供献圆满记》,见证着城隍庙的历史传承。
抱厦之后的大殿便是正殿,正殿北面是寝殿,寝殿东西耳房现用于展览近年来发现的城隍庙建筑构件,东廊则陈列着康熙城隍巡行碑、《寿卿陈公善行碑》等珍贵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研究城隍庙历史的重要资料。
历史上,潍城城隍庙香火鼎盛,非常热闹。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城隍庙碑记》记载了当时城隍庙的情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为庙会日。初一城隍出巡,前有骑马人引导,后有八人肩抬坐于舆上的城隍塑像出游城市,锣扇仪仗,旌旗蔽天。途中设有行台座位,供以酒食。与城隍庙庙门相对的戏楼则锣鼓喧天,上演各色杂剧。庙会盛大的场面吸引了附近数百里的人们前来观看,由此带动了周边吃住行各个行业的发展,尝到甜头的店铺老板踊跃捐款,期待来年庙会更热闹。这也使得城隍庙附近区域逐渐发展成小商品业以及餐饮业聚集地。
城隍庙建成后,历代均有维修或扩建,其中,以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郑板桥倡修最为著名。当时,郑板桥发起倡议,带头捐款重修城隍庙,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新修城隍庙碑记》。此外,他还于城隍庙南面新建演剧楼一座,寓教于乐,以文化人。
一脉相承的守护跨越古今。2016年,潍城城隍庙一期本体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开启,并于2019年9月顺利通过省文物局竣工验收。2021年3月又启动二期修缮保护与展陈复原工程,包括重建东庑、寝殿西耳房等多项内容,并于同年11月完工验收合格。修缮过程始终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保护维修方针,关注不同历史时期的修复信息,注重地域性做法,从东庑角屋文物构件的拆卸标号到基础信息的保护,从复制瓦件的冻融循环试验到木材含水率的现场检测,诸多细节的严格把控,确保了工程材料的质量和品质,让这座古庙宇重焕生机。
如今,潍城城隍庙景区正以其周边古迹为依托,致力于将这一区域打造成为潍坊城区的历史文化中心,并进一步向潍坊市4A级旅游景区迈进。在不久的将来,潍城城隍庙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让更多人欣赏到古建筑之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