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科目,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初三的学生,应该怎样高效学习历史?历史考试丢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针对历史考试中的不同题型,分别有哪些答题技巧?日前,记者采访了潍坊新华中学历史教师王兰芳,听她为初三学生支招。
□本报记者 赵春晖
夯实基础、记练结合
形成知识体系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
中考历史主要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方面素养。近年来,中考历史试题减少简单考查机械记忆能力的题型,题目更兼具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难度在原有基础上略有提升,并呈现出三个特点:在结构形式上稳中有变,设计灵活;在知识内容考查上,以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为重点;在核心素养考查上,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中考历史试题从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学生发展三个主要维度立意,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中考历史中材料题的比例逐渐增加。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部分试题可能会设置成开放性较强的题目,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考试导向来看,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态度,比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因此,在进入初三以后,同学们就要瞄准中考考命题方向,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记练结合,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扎实掌握每一单元的主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中考真题的练习,尤其是材料解析题,进行强化训练,不断提升审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答题技巧。同时,及时整理错题,举一反三,直到弄懂为止。
考试丢分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通过数据研究和历史老师从教的经验来看,历史考试的丢分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同学们提前了解后,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备考和未来的考试中有效规避。
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学科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和事件,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好,必要时可以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否则很容易在选择题上失分。
审题不细致,找不出关键词。考试时,一定要抓住试题中的关键词语,因为考查内容往往藏在这些关键词语中。如果找不到关键词,不知道试题考查的方向和内容,很容易答非所问。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对题目中的限定词或关键词熟视无睹,常常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忽视问题的另一面,这样就会造成答题偏离题意而丢分。
解读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差。尤其是材料解析题,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果学生不能从题干或材料中提炼出有效的历史信息,不会进行分析概括,照搬照抄原材料,就得不到高分。
缺乏答题技巧。历史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答题不规范、不条理、书写不规范、未使用专业的历史语言等情况,也会导致失分。
不同题型有哪些答题技巧
一卷选择题作答时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审题干,找准题干关键词,界定答题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二是看设问,明确考点。
三是巧用排除法。先排错,如有知识性错误以及绝对、片面的选项;再排异,如与题干无关或相悖以及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层层排除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卷材料解析题作答时要高效审题,做到“一看、二读、三答”。
一看设问。这是做好材料解析题的前提,看设问时要注意:有几问;分值多少;是根据材料还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或是综合多个材料分析作答。若设问是根据材料,答案源于材料;若设问是根据所学知识,答案源于课本;若设问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则应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进行解答;若设问是综合多个材料,需找到几则材料探讨的共同主题,谈认识和建议。
二读材料。这是做好材料解析题的关键,要勾画出题引、材料出处,圈出关键信息如关键句子、关键词、标点、连接词等,精准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材料论述题是一种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型,重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
对于二卷中材料论述题的解答,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亮观点。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作出主观性、总结性认识,需用陈述句表达,且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参考格式:核心主语+连接词+评价\影响。拟定观点的方法有:从题干引言、材料小标题等概括材料主旨,明确主题;找材料中不同史事之间的共同点,如共同影响、共同背景等。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推动了社会发展,据此拟定观点: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找材料中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如因果联系、古今联系、中外关联、横向联系以及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等,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直接以所学知识的影响、意义等作为观点,如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第二步:重论述。论述需用历史语言,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紧扣观点。参考格式:相关史实+由史实得出的结论,结论一般为史实的地位、影响、评价等。
第三步:作总结。回扣观点,总结升华,可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谈感想、启示、认识。
名师档案
王兰芳 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潍坊新华中学历史教师,现从事初三历史教学兼任初三班主任。曾多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提供示范课或进行经验分享,荣获奎文区学科带头人称号,还曾获山东省教学能手、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潍坊市区人生规划优秀班主任、潍坊市学科育人能手、首批潍坊市“轻负优质教师”等。
老师有话说
历史成绩要取得高分,不仅要学扎实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希望同学们通过以上方法,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也照亮着未来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历史的传承者。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达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