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潍坊,因深厚的文化底蕴、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俗风情,已经成为一座闻名遐迩的宝藏城市。潍坊昌乐的毕延长是一名摄影师,他一年四季行走于家乡的山水田园间,用镜头做笔,以光影为墨,见证家乡蜕变,描绘大美潍坊的炙热。
□文/图 本报记者 郭超(署名除外)
40多年前与摄影结缘
进入12月,潍坊的山川草木,抖落一地金黄,大自然去繁就简,虽少了清新婉约,却尽显磅礴大气。在昌乐县九龙湖畔,大部分时间可以遇到这样一位老人,他手拿“长枪短炮”,迎朝霞追落日。在他的镜头中,大地不再灰白,一景一物表达着独特的情愫和故事,敞开心扉向你娓娓道来。这位老人,就是63岁的毕延长。
毕延长和摄影结缘要从40多年前说起。1977年,他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他看到宣传干事经常带着相机拍摄,羡慕不已,然而在当时,想拥有一台相机绝非易事。一次偶然的机会,毕延长在书本中看到一篇题为《怎样制作相机》的文章,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一台相机的念头。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放在毕延长身上,恰如其分。训练之余,他开始研究相机的制作方法。工夫不负有心人,当战友的笑容定格在镜头中的那一刻,毕延长成功了。毕延长退役后,上过班、做过生意,但摄影这项爱好从未放下。
毕延长真正的摄影生涯是从2012年开始的。那年,他到苏州工作,无意间结识了当地的一群摄影爱好者。毕延长朴实善良、谦逊好学赢得认可,大家纷纷倾囊相授。在他们的帮助下,毕延长报名参加摄影培训班,系统地学习风光、人物等方面的拍摄知识。从此之后,毕延长踏上摄影的进阶之路。
2013年,毕延长首次在诸城市参加摄影展,凭借在超然台拍摄的作品《畅想》一炮而红,这次获奖让他信心倍增、干劲更足。自此之后,毕延长每每举起相机,镜头内外,满是动人的潍坊故事。
十几年来不辍耕耘,一步步实现梦想
毕延长生在昌乐,长在农村,这份朴实的乡土情怀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在走上摄影之路后,他开始认真思考影像背后的故事与美感,并寄情于家乡的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和自然风貌。
毕延长的桌子上,摆放着多本影像图册,作品包含昌乐县的水库、矿坑、远古火山口等,仔细欣赏一幅幅照片,既有生命力,又有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这些照片凝聚着毕延长的心血。
毕延长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为了拍摄好照片,十几年来他经常天不亮就出门,风餐露宿、彻夜等待,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踏上摄影之路时就已注定。
2017年,他担任昌乐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后,带着一群摄影爱好者发现家乡的美、记录家乡的美、展示家乡的美。在他们的镜头中,人们看到了灿烂的朝霞,将首阳山染成了金黄色;地势雄伟的火山口,宛如一幅无限延展的天然画卷;落日余晖下的濠景广场,尽显城市中的人间烟火;成百上千的天鹅、鸬鹚,在九龙湖上演一场绝美的“空中芭蕾”……无论是自然美景的旖旎,还是城市的积淀,都在他们一点一滴的挖掘中得以呈现。
近年来,毕延长还走进青州、诸城、临朐、安丘等地,在展示潍坊风土人情、城市底蕴方面作出不小的贡献。此外,他热心参与公益,义务为摄影爱好者授课,带领人们走进光影世界。
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毕延长一步步实现梦想。他的摄影水平日益精进,作品在国内外屡屡获奖,如今已是本地知名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