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青妍(化名),女,38岁
缘来缘去,
最美好的,
远在天边,
近在眼前。
作者:于恩胜
每当看到电视剧里有小女孩被后妈虐待的情景,我就一边揪着心,一边又有点不屑:太表象化了,富豪家的后妈都是玩阴谋的高手,最后都得到报应;普通家庭的后妈,则是溺爱自己的儿女,打骂非亲生的孩子,最后被打骂的那个孩子自强不息,功成名就,后妈后悔莫及……
家庭跟家庭不一样,后妈跟后妈也不一样,但那个失去亲生母亲、不得已跟着后妈生活的孩子,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心灵因欺辱受到的伤害却是相同的。比如我,四岁没了妈妈,五岁迎来后妈。后妈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没有骂过我,但她的言行却比打骂更恶毒,以至于我在16岁之前觉得自己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妈妈去世时,我已经记事了。看到妈妈闭着眼睛躺在炕上,我哇哇大哭。想要扑进妈妈怀里,奶奶抱着我往院子里走,我咬了她的胳膊,想挣脱她回去找妈妈。
之后的记忆里,后妈来了,还带着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爸爸很稀罕后妈,连带着也稀罕她的孩子。于是,我就成了多余的一个。后妈长得很白,她不去下地,租了原先生产队废弃的屋子开小卖部。每天早晨,她女儿上学之前、她带着儿子去小卖部之前,我要么去后街买油条,要么去村西头买火烧。看着后妈和姐姐、弟弟吃得香,我馋得想哭又不敢哭,只能低头把剩馒头泡进粥里,就着咸菜吃掉。爸爸在县城工作,星期六晚上回家,只有周日的早晨,我才能吃上跟后妈他们一样的早餐。中午我要给后妈他们做饭,晚上也是。说做饭,也只是把干粮热热,熬上稀饭,然后把菜洗净、切好,等后妈回来再做,因为那时我才六岁,不会炒菜。后妈几乎没骂过我,更没打过我,但我对她还是怕得要死,一是她的眼睛很厉害,斜着看我时,我感觉就像小刀子划在身上,很疼很疼,她的话比眼神更厉害,一开口就是:“你看你,把你妈都克死了,村里人都说你是扫把星呢……”
除了吩咐我干活,她不跟我说话,也不让她的孩子搭理我。爷爷、奶奶知道我跟着后妈没好日子过,但他们也只能趁我后妈带孩子回娘家时,过来给我做顿好吃的。平日里,他们要照看三叔家的两个孩子,还要下地干活,没有时间也不敢管我,因为有次后妈见姑姑给我买了新衣服,就去跟我奶奶说:“青她姑稀罕她,不行就把青送过去,让她养着好了……”奶奶把话传给我姑,从那以后,我姑再也不来我们家了。
我还有两个姨,她们靠种地生活,日子很难,都顾不上我,但过年去姥姥家时,她们都会送我新衣服,还给我买很多零食。小时候我盼着过年,图的就是在姥姥家的那两天能吃好的喝好的,还不用干活,也不用担惊受怕。记得妈妈走后第二年在姥姥家过年,我哭着不肯回去,姥姥也掉泪,却不说留下我的话,那时我就知道,除了爸爸的家,我哪里都不能久留……
如今20多年过去了,童年少年时被欺压、被迫受劳累的痛苦逐渐淡去,可当时那种谁也无法依靠的感觉还是深深刻在心里。一想起来还是感觉有点害怕和心酸,这应该就是我拼命做事情给自己安全感的原因吧。
上学后,我没时间做作业,因为一进家门就被后妈支使着干活,喂猪、喂鸡、做饭、洗衣,到了晚上9时多,我刚拿出书和本子,后妈又让我折叠小卖部要用的纸袋子。即便在这样的情形下,我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十,因为我上课时聚精会神,利用下课的时间做作业。
可即使我考上了县里的初中,后妈还是撺掇我爸让我在乡里的中学读书,我爸之前还说让我好好上学,以后会供我读大学,但他和后妈生下儿子后,再也不提这事,还让我帮着后妈照看弟弟。就这样,我没考上高中,爸爸也不想让我读职专,我只能去了村里办的养殖场打工,因为弟弟还小,后妈不愿意让我离开家。
直到我17岁那年,后妈说要我跟她大姐家的瘸腿儿子结亲,惹恼了我姑姑。姑姑那时已经在潍坊打工了,她回家跟我后妈吵了一架,把我带到这里。
我进了服装厂,开始剪线头,因为手脚麻利干活也认真,很快就上了机器。做了两年后,工厂倒闭,一直看好我的车间主任郑姨便带我开起了服装店。十多年过去,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我拥有了一份小小的事业,还挺成功,同时还拥有了一个我爱的和爱我的人,而最欣慰的是,我有机会也有能力去爱一个小女孩。
我和黄建是在做生意时认识的。当时,我和郑姨不但要装货卸货,还要应对一些乱七八糟的窝心事,时常觉得精疲力竭。黄建是我们的供货商,见我们讲信用,做事也认真,一边很同情我们,一边也很佩服我们。出于这样的心态,有时我们周转不开,他会赊货给我们,还经常把最新款的货品优先提供给我们店。为了表示感激,我和郑姨多次提出请他吃饭,可都被拒绝了,后来才知道黄建的妻子从生下孩子后就病倒在床,虽然有老人帮衬,可他从不在外应酬,忙完生意就回家照顾妻子陪伴女儿。
知道这些后,我就觉得黄建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男人,还想着嫁人就要嫁黄建这样的。那时,我已经27岁,谈了好多次恋爱,也许心里有了阴影,总觉得男生再好,如果我没了,他会立刻再婚,会忽视自己的孩子,所以,有两次都谈婚论嫁了,担心和恐惧让我选择了逃避……
这些事情没法表达清楚,即使我说给郑姨听,她说那些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我还没遇到缘分注定的那个人。
没想到,郑姨的话应验了。
因为郑姨要去海南带孙子,我开始独立经营。可没过多久,该进货了,我给黄建打电话,他却让我找他员工。我有点失落,觉得他看郑姨不做了,不愿跟我合作。不过,我转念一想,跟黄建认识多年,他不是那样的人啊。于是,我便问他出了什么事情,他说妻子去世了,女儿整天嚷着找妈妈,他得在家陪女儿。我听了后心就很疼,想起当年的自己,我想都没想就让黄建发个位置,然后买了很多玩具和零食去了他家。
真的是命中注定吧,看到黄建女儿脸上的泪痕,我哭得稀里哗啦,小女孩拉着我的手说:“阿姨,不要哭,爸爸说要坚强……”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要去黄建家和他女儿玩耍,她越来越依赖我。我偶尔有事没去,他女儿就让黄建打电话问。刚开始的那段日子,他女儿玩着玩着突然大哭着找妈妈,我把她抱在怀里,轻轻拍着她哄她。很奇妙,小女孩柔软的身体好像融化了我似的,很幸福的感觉,让我生出一个想法:我要陪着她,我要给她爱……
后来,我才明白,当时我潜意识里出现的是小时候的自己,我担心他女儿会成为之前的我。
几乎是水到渠成,我和黄建结了婚,我成了他女儿的后妈。
也许是出于一个人善良的本性,也许是我想把对孩子的好,当成对当年被虐待的自己的弥补。这样的初衷让我对孩子的好显得有点过,黄建不止一次地说会把孩子惯坏,就连婆婆也劝我不能一味地宠溺孩子。
黄建和婆婆的话让我有了反思,开始有意识地避免无限度地容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她挑食,我会让她饿两顿;她哭着要吃垃圾食品,我狠下心来硬是给她改了这习惯。知道自己学识不够,我看了很多育儿的书,还买了很多网课,渐渐地,在陪伴和教育孩子方面,我有了信心。
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是最见成效的。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在小区里见到拿东西的老人,主动跑过去帮忙;家庭聚会时,知道给爷爷奶奶夹菜。看到孩子乖巧懂事,我很欣慰,但后来我却发现,看似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受益的却是自己,因为在爱她的过程中,我内心深处那些童年的伤痛慢慢消失,我不再痛恨后妈,也不再怨恨爸爸,我一点点疗愈了自己。
从最初只是怕女儿重蹈我童年的覆辙,到自己得到复元,我终于明白,看似给予别人爱,实际上自己得到的回报比付出的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