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用药 注意八方面

(2024年05月2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因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组织器官衰老、多病共患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主要是老年人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针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问题,5月26日,潍坊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利华结合病例给出建议。
  家住高新区、今年76岁的王先生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每天都要吃好几种药,他心里经常犯嘀咕,“这么多药一起吃,会不会有副作用?”王先生疑惑道。
  无独有偶,奎文区80岁的孙女士身患多种疾病,每天最少吃五种药。“像我们患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吃药时应注意什么?”孙女士问道。
  张利华称,老年人用药有不少注意事项,应遵循以下原则。
  收益原则 由于老年患者的衰老程度和体质不同、患病史和治疗史不同,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适合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服药时间等,避免盲目混合服药。
  优先原则 为避免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多重用药,当突发急危重症时,应采取优先治疗的原则。例如:感冒发烧或发生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服用降血脂或软化血管的药物。突发心脑血管急症时,需暂停治疗慢性胃炎或前列腺肥大的药物。
  能少不多原则 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用量。老年患者用药应少而精,一般控制在5种药物以内,减少合并使用类型、作用、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建易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不必苛求痊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正确剂量的药物来控制疾病,不可自行调整药量。
  小剂量原则 由于药物在体内代谢有差异,会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围缩小,因此用药剂量一般要减少,特别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避免成瘾和滥用,具体用量应遵循医嘱。
  饮食调节 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且进食少、便秘、肌少症、贫血、营养不良等原因均会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因此老年人饮食上应营养均衡,不要偏食。
  人文关怀 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有效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例如: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容易漏服药,可以准备多个小瓶,也可建立服用药品的日程表或备忘卡。还应提醒老年人,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要轻信广告宣传。
  能外用不内服 如针灸、艾灸、中药热奄包、穴位贴敷(喘咳贴、助眠贴、通便贴、止痛贴)、放血疗法、耳穴压豆、埋针治疗、拔罐疗法等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用药数量。
  定期评估 老年人反应迟钝,感知能力减弱,表达能力下降,认知理解能力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可减少多重用药、跌倒、失能等老年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