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父亲与风筝

(2024年04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肖刚
  潍坊的春天特别美,不只是因为青山秀水,更是因为春风一吹,五彩缤纷的风筝就飞满了天。风筝翩翩舞动,天空陡然多了灵动与生机,潍坊的春天也增添了无穷的趣味。
  这样的春天里,又怎能少得了父亲。宽阔的空地上,只见他一手擎着线轴,一手牵着银线,在他身旁,十几个孩子正高仰着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盯着那只渐飞渐高的风筝。父亲将线一收,风筝立刻就荡满了春风,蓄满了风力。父亲把线一放,风筝马上扶摇而上,直冲云霄,把孩子们的欢呼声也带到了高空之上。
  父亲是十里八乡扎制风筝的高手。他扎制的风筝不仅飞得高远,而且花样繁多,仿佛所有的事物在他手里都能变成风筝,飞上天去,令人啧啧称奇。父亲还有一个绝活,绝就绝在一个“微”字上。就好比书法,写在纸上,再好也是司空见惯,而一旦雕在发丝之上,便立成珍品。父亲的微型风筝小者不过杏核一般,但须眉俱全,惟妙惟肖。尤其是那对梁祝风筝,粉嫩的白色,比真蝴蝶还要娇小几分。趁了风势放到空中去,忽上忽下,忽右忽左,团团起舞,如果你不是远远地看到站在那里手持风筝线轴的父亲,是绝对不敢相信那是父亲用一根银线放飞出来的手艺。
  父亲喜欢风筝,是那种纯粹的爱。记得潍坊刚刚举办国际风筝会时,不少扎制风筝的人都开了自己的门店并且赚了钱。许多人也来怂恿父亲开店,父亲却笑着摇摇头。在他看来,风筝作为商品和艺术是有区别的。父亲在一家国企工作,兢兢业业,凭着心灵手巧,年纪轻轻就已是八级钳工。他觉得有些东西是相辅相成的。父亲说:我就是单纯地喜欢扎制风筝,纯属爱好。在父亲眼里,非得把爱好做成职业就好比是用自己钟爱的精神世界来换取庸俗至极的物质生活一样,有些得不偿失。
  因为痴迷风筝,父亲扎制风筝的技艺一天比一天精湛,一年比一年高超。去年国际风筝会上,父亲扎制的民俗风筝在工艺和放飞上双双获得了高分,荣获大奖。那几天,前来采访的记者和道贺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谁想父亲却十分平淡,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不是应该非常高兴吗?父亲笑呵呵地回答我的疑问:“是高兴,可也得保持清醒啊。我得时刻牢记我爱好的是扎制风筝,而不是这些虚名。人一旦名利心重了,就会像这风筝一样,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羁绊着,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是啊,扎制风筝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