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贵爷爷贫贱孙

(2024年04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贵颂
  清朝晚期,松江府有户宰相人家,家道中落。中落速度相当惊人:到了孙子这一辈,竟然依靠乞讨为生。有一次,这家孙子要到了一袋米,试了试,拿不动。看到边上有个阿Q式的人物,便让他帮忙扛到家里。但那人扛起米来,腿脚无力,趔趔趄趄,汗流浃背。这家孙子嫌他走得慢,责备说:“我是相国的孙子,无力背负,还说得过去。你就是个出苦力的,为什么也背不动?”岂料那位佣工回道:“大哥,我爷爷也是位尚书啊。”这位孙子听了,差点没背过气去。
  接下来,两家孙子肯定要回忆一番过往。吃香的,喝辣的,穿金的,戴银的……吹牛与事实混杂,笑声与哭诉相伴。最后互相拍拍肩膀,互道珍重。按下不表。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那位宰相与那位尚书,却只不过三代,家道就败落了,而且败落到两个孙子一个沿街乞讨、一个打短工的地步。二老(很可能同在朝廷为官)如果泉下有知,估计要愤恨到诈尸。
  这两位爷爷,如果是贪官污吏,那么肯定财源滚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别说宰相、尚书了。“我家的钱,几辈子都用不完。”即便清正廉洁,收入也十分丰厚。林则徐是个好官吧?据易中天先生考证,林则徐在担任陕西巡抚时,虽然年薪只有180两白银,但单单陕西督粮道每年“孝敬”他的常规性红包,就是纹银5200两,还不包括“三节两寿”的节礼和门包杂费之类。宰相与尚书,均是京官,没有地方官员那么多的油水,但确保个人与家族尽享富贵荣华,肯定不成问题。看看《红楼梦》里的描述,就一清二楚了。
  那么这两位高官的后代,为何混到如此地步?不妨来一个“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分析一下其家道走下坡路的原因所在。
  想来不外乎:要么挥金如土,要么摊上了大事,要么不擅长经营。而从快速致贫的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居多。只有第一种,会像自由落体一样,下降最快。后两种,硬撑几代不成问题。我们邻村就有这样的例子。老子省吃俭用,辛辛苦苦积攒下几十亩地,丰衣足食,家境殷实。可是儿子不争气,开始吃大烟,很快就把家里的老本踢蹬得精光,几十亩地全换成了烟灰。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栖息地环境恶劣,会让动物变得更聪明。他们为此做过一个实验:在两组玻璃盘下面,放上山雀最爱吃的虫子,山雀只要想办法移开玻璃盘,就能享受美味。然后请两只外观一样的黑顶山雀登场。这两只山雀,其实都是圈养长大的,只不过它们的家族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一只来自南方的堪萨斯州,那里物产丰饶,环境舒适,气候宜人(当然也宜鸟),食物充足;另一只山雀的祖籍是北方的阿拉斯加,那里常年冰雪覆盖,气候恶劣,食物缺乏。比赛开始,来自北方的山雀很轻松地掀开一个玻璃盘,吞下一只虫子;又掀开另一个玻璃盘,叼出一只虫子……而那只来自于南方的山雀,看着玻璃盘下面的虫子,只会对着玻璃一个劲地啄、啄、啄,一只虫子也没吃到。
  这个实验说明:恶劣的环境教会了山雀应对挑战的本领;而优越的条件,让山雀变得生存能力低下。虽然两只山雀经过了人工圈养,但它们的技能却深植于其基因之中。因为遗传的作用,不但本代山雀的聪明程度不同,而且其后代聪明程度也迥异。这实在给予人类以启发和警示。
  记得林则徐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家财万贯,也经不住坐吃山空。那么留什么呢?留谋生的技能、求知的愿望、勤劳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足矣。
  两位少爷最大的优点,是心态良好。一个大大方方行乞,一个潇潇洒洒出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朝一日,他们来个咸鱼翻身,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