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丢作业是假丢人是真 博流量别丢节操

(2024年04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薛静
  今年春节期间,“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曾占据多个热搜榜单,众多自媒体竞相跟进炒作,衍生出“秦朗舅舅”“西场小学”等多个话题。近日,警方通报“在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作业本”视频系编造,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相关人员作出行政处罚。涉事博主多平台账号被关停。   (据红星新闻)
  从今年春节期间开始搅动公众舆论神经的“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最终迎来了“网红博主多平台账号被封禁”的大结局。
  好一出讽刺的“荒诞剧”!复盘整件事,“秦朗巴黎丢作业”能迅速爆红,虽然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却是对当前网络传播环境的一次无情嘲弄。一个漏洞百出的摆拍,在“流量至上”的推波助澜下,吸引了无数自媒体的“接力传播”,推动事件一次又一次发酵,引发大众神经一次又一次跳动。
  弄虚作假的自媒体应该被处罚,除此之外,当前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现象,也应引起警惕。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极大降低了新闻传播的门槛,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也在不断消解。为了“引流”,炮制的假新闻时常见于网络,“反转反转再反转”几乎成了“套路”。新闻貌似越来越有趣,但是真相却越来越少。在娱乐的名义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被忽略。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新闻吗?只要娱乐性不要真实性?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新闻,真实性永远都是第一准则。越是信息量过载,越需要从业者恪守职业道德,以真实的新闻,唤起公众的思考。对于大众而言,在热点话题尚未证明真假之前,更需保持理性,而不是随意被热点牵着鼻子走。网络监管则更需以真实性为准绳,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违法成本等措施,防止更多类似虚假事件出现。
  “寒假作业丢巴黎”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思考不能停止。新闻真实永不过时、永不落幕,意识到这一点,就是这件事给予我们的最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