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4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滨海区筑路小区试点“楼道文明公约”制度

小区环境大变样 “陌邻”变“睦邻”

(2023年11月1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梅)近期,滨海区大家洼街道阳光社区在筑路小区启动试点“楼道文明公约”制度,让小区居民自定“条条”约束自己,自设“框框”管自己,因地制宜创新小区治理新模式,如今,小区内变化很大,邻里也越来越和谐。
  “楼道杂物不乱堆,不用物品随手清,宠物饲养讲文明……”11月8日,筑路小区的一位居民说,这是专属于他们小区的“楼道文明公约”。
  “小区里乱堆乱放杂物的情况已明显改观,楼道也干净整洁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居民王女士为小区实行“楼道文明公约”后带来的变化点赞。
  筑路小区现有住户40余户,前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小区中流动人口和租户较多,邻里间较为陌生,还存在高空抛物、楼道堆放杂物、电瓶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整个小区的环境,还影响了邻里关系。
  为此,大家洼街道阳光社区决定在筑路小区启动试点“楼道文明公约”制度,通过入户调查广泛征集居民意见,于10月份正式推行。为了更好地发挥“楼道文明公约”的积极作用,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以及党员代表组建邻里管事团,成立管理小组和志愿服务队。管理小组和志愿服务队成员每日对楼道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邀请居民一起来协商,让小区居民自定“条条”约束自己,自设“框框”管自己。
  “居民们主动参与到文明公约的执行中,将有形的要求转化为无形的自觉行动,现在居民之间已由‘陌邻’变成‘睦邻’。”阳光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在辖区内推广“楼道文明公约”,并开展“美丽楼道”“最美家庭”“最美人物”等评比活动,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