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经常有老人到医院咨询,手抖得厉害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其实,手抖在医学上被称为震颤,有多种类型,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家住奎文区78岁的王先生,从去年开始双手经常发抖。“有时夹菜时筷子都拿不稳,最近手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以为自己得了帕金森病,就赶紧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意向性震颤。”王先生说。
那么,如何区别是震颤还是帕金森病?7月31日,记者采访了阳光融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李云峰。他表示,震颤是由于肢体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与松弛引起的,分多种类型。第一种是生理性震颤,主要发生在患者手部与头部,震幅较小,肉眼难以发现,在精神紧张、疲劳时表现更加明显;第二种是静止性震颤,即手在静止时出现的震颤,大拇指和其他四指作相反方向的颤动,每秒3次至6次,就像手在搓药丸一样,也叫搓丸样运动,运动时抖动症状消失或减轻,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患有帕金森病的老年人群;第三种是姿势性震颤,身体某部位在保持某种姿势时出现的震颤,在身体运动和休息时停止,比如上肢在保持上抬的姿势时出现震颤,每秒8次至12次,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性震颤或特发性震颤;第四种是意向性震颤,是身体在自然运动时出现的震颤,特别是接近目标时震颤更为明显。比如拿筷子夹菜时,越接近菜颤抖越严重,这种情况常见于小脑梗死。
此外,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引发震颤。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症等病症,以及服用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生活中长期过量饮酒也会引发震颤。
李云峰提醒,老人如果出现震颤,精细运动会受影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他建议老人平时多做手指操,不仅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减缓脑功能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