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凭借精心改编和精良制作打破国产魔幻片魔咒

无愧“封神”之名 票房已破11亿元

(2023年08月0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综合消息 由乌尔善执导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开篇之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于7月20日上映。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31日19时,《封神》票房破11.6亿元。作为一部神魔题材的国产电影,如此成绩足以说明观众的认可。
  《封神》取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与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原作人物繁多,情节复杂。从中提炼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改编剧本,无疑是个巨大挑战。对此,影片大幅度删改原著人物,创新故事核心主题,交上了一份对得起观众的答卷。
  凭借精心的改编,《封神》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一批立体生动的角色,其对纣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形象的改造颇为成功。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的昏聩暴君,由费翔饰演的殷寿具备非凡的人格魅力。电影开篇的冀州一战中,殷寿蒙住战马双眼率军冲入冲天大火,展露出过人的胆识与帝王的气场。面对“质子团”,殷寿如同洗脑大师,一系列话术把包括姬发在内的众王子洗脑成了忠心无二的信徒。一个立体生动的反派形象,让情节发展更为合理,也使得人物关系富有张力。
  对于妲己,《封神》一改传统观念中“红颜祸水”的角色定位,将大商的覆灭归因于纣王的恶念,并凸显了狐妖妲己的本真与野性。新人演员娜然模仿狐狸的肢体动作与神态,举手投足流露出狐妖的妩媚之气,又不失灵动美感。其“狐性十足”的演技与独特的形象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妲己形象。
  《封神》以姬发的成长为主线,以父子冲突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影片中,姬发拥有两个父亲:一个是被他视为人生楷模的“大英雄”殷寿,一个是以血缘温情带给他精神力量的姬昌。姬发在两个父亲之间的抉择过程,即是他的成长之路。从一个盲目崇拜的懵懂少年到明辨是非的反抗者,姬发完成了关键的角色转变。
  父与子的冲突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对父辈的反思,而独立思考乃是年轻人开拓未来的必要条件。影片结尾,伴随着落日余晖,完成了觉醒蜕变的姬发归还家乡。史诗般的画面让人不由期待在接下来的两部续集中,走上王者之路的姬发又将有何表现。
  除了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创新,《封神》中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让观众感到了制作团队的满满诚意。如影片太子舞剑时老商王欣喜而宠溺的笑语,虽只是短短一句台词,却展现出老商王对长子的偏爱与对殷寿的忽视,从而与殷寿自我表露的弑父杀兄动机相照应。在服化道方面,《封神》更是下足苦功。等比例纯木手雕的龙德殿、非遗传承人制作的玉雕与刺绣、原样复制出土文物的乐器……只要看一看片尾望不到头的名单,便足以认可这部匠心之作。
  尽管囿于篇幅,影片的剧情未能展开,并驾齐驱的多条主线意犹未尽,有待在后两部中收束。然而瑕不掩瑜,创新大胆的改写与精益求精的制作,打破国产魔幻大片魔咒,让《封神》无愧“封神”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