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知了声声叫着夏天

(2023年06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崔炳信
  在夏日生机勃勃的大合唱中,最熟悉的应该是蝉鸣吧。蝉高亢、执着的歌声,意味着又一个盛夏到来了。
  蝉的俗名叫“知了”,它承载了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小时候,每当夏至过后,孩子们突然就忙碌起来。傍晚时分,拿个手电筒,捎上铁铲之类的用具,约上几个小伙伴,捉知了猴(知了的幼虫)去!
  太阳落山之时,知了猴一般还没钻出地面,如果发现地上有个刚刚戳破的小孔,就要小心地抠一下,因为这多是知了猴破土而出的迹象。当知了猴发现了你这个不速之客,往往会迅速坠到洞底,这时你就要用铁铲在边上挖掘了。当手电筒亮起来,知了猴大多已出洞,你要学会观察,假如看到一个小洞圆且深,十有八九是知了猴的“老巢”,这时你的搜寻范围就该是附近地面及杂草树木了。钻出洞的知了猴会选中一处杂草或树木,慢慢爬到自认为合适的位置,然后开始美丽地蜕变。
  当知了猴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它前腿呈钩状,紧紧抓住树木或枝叶,先是头部从壳中分离,然后是前腿。当上半身获得自由后,它会做一个惊险的倒挂动作,双翼顺势展开。知了完全从空壳中脱离时,身体是嫩绿色的,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脱胎换骨,新生的知了精神抖擞地抓牢空壳子,垂直在树身上,这有利于双翼的伸展和变硬,然后知了就可以展翅飞行了。
  记得当时老师让我们写知了的观察日记,我的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可有谁知道,我忍受蚊虫叮咬在树下苦守一个多小时啊!还有一次,我发现有只知了蜕壳很费劲,有些“难产”,就想帮它“脱离苦海”,就用手把它从壳里揪了出来,但很快,这只知了就死掉了。后来请教老师,老师在班上语重心长地讲了知了蜕壳所必须经历的艰难……
  有人说,蝉鸣是富有灵性的。雄蝉腹部两侧有专门的发声器官,靠振动鼓膜发出响亮的声音。闷热的午后或雨后的黄昏,某一只雄蝉敞开嗓门开始“领唱”,立刻便有无数雄蝉遥相呼应,那阵势,不亚于一场规模空前的歌咏比赛。而树底下,不惧炎热的孩子们俩人一组,又加入了捉知了的行列。拿一根长竹竿,顶端裹上一团面筋,悄悄地靠近叫得正欢的知了。知了这会正隐于绿叶之间引吭高歌,丝毫没意识到危险在逼近,等面筋碰触到它的翅膀时,它已在劫难逃,越挣扎粘得越牢。放下竹竿,搭档赶紧上前,捉住知了放进早已备好的瓶子里。更多时候,孩子们还会捎一个塑料袋,专捡知了壳。这是一种中药材,拿到药店能换回一些“私房钱”,等卖冰棍的大叔到来时,就不用眼巴巴地看着流口水了。
  小时候知了猴特别多,一个人一晚上能捉上百只。拿回家里,大人用开水烫一下,撒上盐腌一阵子,然后烹炸,端上饭桌。嘿,金黄金黄的,这可是世间美味啊!直到多年以后,我们了解到知了“传奇般”的一生,知道了它的一生几乎都在黑暗的地下度过。恍然间,有了负罪感,这小昆虫的生命里原本就充满了磨难与抗争,而我们却那样对它,好残忍!
  唐代诗人虞世南有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善待这位大自然的歌手吧,请不要讨厌知了喧嚣的叫声,因为它用四年地下黑暗的苦守,才换来一个月阳光下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