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大促”还需多点诚意少点套路

(2023年06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今年“618”,时间跨度更长,平台竞争更激烈,“史上最卷”“百亿补贴”等字眼被反复提起,但消费者真的能够得到实惠吗?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电商平台价格战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一分价钱一分货,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去选择,而不是一味追求低价,否则容易被套路。    (据《新民晚报》)
  每年“618”和“双11”是消费者囤货省钱的重要时段。今年“618”大促,时间跨度更长,平台竞争更激烈,各大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喊出了史上“最大投入”“最优惠”等口号。
  不少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在“618”大促时囤货,图的就是商品价格相对更优惠一些。从今年“618”大促情况来看,不少平台继续推出“满减”活动,有的是满300元减50元,有的则是满200元减30元等,只要是符合要求的商品,都可以凑单,这样算下来,相当于给商品额外打了8.3折或者8.5折。
  众所周知,各种各样的电商购物节,一般是以低价及大量优惠形式吸引消费者,引导消费者将一段时间内的购买需求集中到购物节期间,以提升销量。但玩法越多,并不代表越能吸引消费者的青睐。有消费者表示,在“618”和“双11”大促刚开始的那几年,商家都是直接打5折,用实实在在的方式给消费者优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玩起了套路,尽量清库存。
  省钱,是消费者参加各种促销的最根本原因。从最开始的满减打折,到后来的“做数学题”,再到今年各家流行的社交互动凑优惠,电商大促的规则越来越复杂,游戏越来越费时,以至于常常给消费者产生“买的不如卖的精”的感觉。消费者愿意为一个产品付多少钱,更多取决于这个产品所带来的购物体验。不论是由之前的打折变成了多送赠品,还是大促内价格波动明显等,都会让消费者不满意。有些消费者在购物时反映有些平台甚至出现了“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
  电商促销,无论玩多少花活,如果偏离了优惠这条准线,便会丧失生命力。一方面各平台要以诚相待,多点真诚实惠,少点套路,让消费者真正买到极致性价比的商品。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当理性购物,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去选择,而不是一味追求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