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风筝会纪念徽章、开幕式门票、文艺晚会入场券……4月4日,记者走进高新区86岁老人李乃新的书房,各种与风筝会有关的纪念品令人目不暇接。多年来,李乃新一直收藏各类与风筝会有关的物品,以此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爱。今年,为迎接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到来,他又耗时两个多月,用火柴盒、纪念徽章等制作了四件独具匠心的工艺品,向风筝会献礼。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历时两个多月创作四件工艺品,献礼今年风筝会
4月4日,记者来到高新区潍柴佳苑小区李乃新家,他兴致勃勃地把自己刚做的四件工艺品拿出来,每一件作品有不同的寓意。
第一件名为《庆祝潍坊国际风筝会四十周年》,主体是两个大红灯笼,上面用风筝会纪念徽章摆出了“四十”的字样。这件作品虽然看上去简单,却花了李乃新不少心思。最开始,他只是想在作品中体现“四十”,但怎么摆弄都感觉单调。有一天凌晨,他起床喝水,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是为了表达庆祝,不如就采用大红灯笼元素。所有的制作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双面胶等粘起来的。“庆祝潍坊国际风筝会四十周年”这行字原本最简单,只需打印出来即可,但他连着跑了三四家复印店都没打印成。最后,还是小区物业帮忙,主动提供红纸打印了这行字。
还有一件作品是《银线连四海 风筝传友谊》,这几个字是用火柴杆摆成的。中间有五个火柴盒,全都是风筝会纪念火柴盒,每个火柴盒上的风筝元素都不同。另外,李乃新还在作品上粘上了蝴蝶风筝、龙头蜈蚣风筝、仙鹤童子风筝、孔雀风筝等融入潍坊元素的风筝图案。最下面还有一个今年风筝会的吉祥物“小飞侠”和一只小兔子,寓意兔年风筝会圆满举行。作品上还有一个蝴蝶风筝,下面标着“友谊之花”四个字,符合整件作品的主题,整体构思非常巧妙。
另外两件作品,其一是李乃新用不同的风筝会纪念徽章粘出了龙头蜈蚣、燕子、蝴蝶图案的风筝,其二是用风筝会纪念徽章粘成的风筝会“会徽”,同样非常有创意。
四件作品虽然看上去简单,却是李乃新的一片心意。过去的两个多月,他日思夜想进行创作,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有时候凌晨醒来也要坐在桌前琢磨半天。“老伴很心疼我,可我就这么点爱好,就想为风筝会献礼。”李乃新说。
多年来致力收藏风筝会纪念品,源于对家乡的爱
李乃新的书房里,满满当当全是关于风筝会的各类纪念品。他拿出一本风筝会开幕式门票收藏夹,比较稀有的第一届、第二届风筝会开幕式门票都在里面。唯有去年第3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是云上举办,没有开幕式门票,李乃新就收藏了一份报道风筝会开幕的《潍坊晚报》作纪念。
李乃新说,他之前也缺第一届和第二届风筝会开幕式门票,打听了许多人都没买到。后来,无意中得知有一名藏友手中有,连忙上门求购。人家不愿意卖,他就不停上门“软磨硬泡”,终于打动了这名藏友,攒齐了这两张门票。
不光开幕式门票,李乃新还珍藏着历届风筝会的文艺晚会入场券、通行证、工作证等,像风筝会纪念邮票、纪念徽章等更是珍藏了不少。记者粗略数了数,他珍藏的各类风筝会纪念品有30多种。
“世界风筝都”五个字,其实就是李乃新沉醉于风筝会纪念品收藏的直接原因。李乃新说,多年来,他走遍了潍坊城区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只要是与风筝会有关的纪念品,他都要收藏,“我做这些不图名不图利,就是一种爱好,就是热爱自己的家乡”。
风筝是潍坊的象征,这座城市能被称为“世界风筝都”是一种荣耀。身为一名潍坊人,他深深地感到自豪。每当看到自己收藏的与风筝会相关的纪念品,他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历届风筝会的盛况。是风筝会这个国际盛会让更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知道了潍坊、了解了潍坊,一届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办,也见证了潍坊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市民,但我希望用实际行动祝福潍坊国际风筝会越办越好!”李乃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