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2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风筝会一届没落 “风筝明星”名副其实

73岁的于兆仁已连续参加39届风筝会且获奖无数,今年也准备了新作品

(2023年04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30日,在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班墨坊(飞行者)风筝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73岁的于兆仁,他正在扎风筝,为即将到来的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做准备,这是他第40次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此前的39届,他一届都没落下。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
  从小耳濡目染,扎风筝信手拈来
  1950年,于兆仁出生于潍城区白浪河畔的海道司巷里,3岁时,母亲就为他扎风筝、带他放风筝。看到风筝在天空中飞翔,年幼的他感到很神奇。“海道司巷的左邻右舍中有许多扎彩匠,从小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扎风筝。”于兆仁说,他还在风筝上面设计图案,因为喜欢仙鹤,就把仙鹤元素融入其中,渐渐地他成了小伙伴中做风筝做得最好的那个。
  16岁时,于兆仁进入潍坊铜材厂工作,学习了机械、传动等技术知识,后来又学了缝纫技术,让他制作风筝如虎添翼。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前夕,于兆仁被领导相中,让他代表厂里参加风筝会。那时他和几位同事天天研究风筝制作,技艺突飞猛进。
  从1986年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始,有了风筝比赛——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于兆仁成为山东队的一名放飞队员,此后年年代表山东参加比赛。“我们几乎年年获奖拿名次,那段时间也是我们风筝制作技艺发展最快的时期。”1988年,于兆仁制作的龙头蜈蚣风筝在全国风筝大赛潍坊赛区惊艳四座,荣获全国风筝一等奖,被潍坊风筝博物馆收藏。他的哪吒闹海、双花瓶风筝等作品也被潍坊风筝博物馆收作展览。也是从那时起,于兆仁的名字响亮起来。
  参加比赛拿了奖,赚了一套房
  1989年,市政府评选出20名开拓创新、技艺精湛的“潍坊风筝明星”和43名在风筝比赛中荣获优异成绩的“潍坊优秀风筝作者”,于兆仁就在这43名人员之列,这是潍坊评选出的第一批“潍坊风筝明星”和“潍坊优秀风筝作者”,在潍坊风筝界含金量很高。之后几年,于兆仁被评为“潍坊风筝明星”。
  “参加风筝比赛拿了奖,没想到还赚了一套房。”于兆仁在潍坊铜材厂工作期间,一直代表厂里和上属单位二轻局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和全国风筝大赛,获得了不少荣誉。在上世纪末,于兆仁参与单位最后一次分房,因为他曾多次在风筝比赛中拿奖,在计分排名中多加了2分,成功分到一套房。下岗后,他继续从事风筝制作,成立了风筝工作室,以此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于兆仁在精进风筝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还不断创新,制作出平面龙头蜈蚣风筝和软体双线眼镜蛇风筝。2022年全网爆火的“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中,机械传动部分就有他的参与。
  现在,于兆仁既担任风筝顾问,为其他风筝经营者出谋划策,也作为风筝制作者投入传统风筝制作中,期待他在今年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现场有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