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我们皆是平凡的人。我们平凡地工作、平凡地生活,没有被看见,似乎也不值得被看见。但是,平凡人也有不平凡的故事,以细致的爱给予他人细微的感动,以无声的坚持给予他人有力的支持,以虚弱的微光汇聚成耀眼的光芒。今日起,本报“光影记录”推出“凡人微光”栏目,寻找、记录我们身边那些散发微光的平凡人。其实,努力、积极、乐观生活的人,都很不平凡。
3月的阳光已然热烈,3月的海风却依然寒凉。在昌邑下营的海边,靠近一家船厂,远远地就能听到器物敲敲打打的嘈杂声,在海风里不住地回荡。
走近了一看,原来是几位老人家在修船。对于修船补漏这个行当,当地人有个形象生动的叫法——捻船。那负责捻船的人,自然就叫“捻船匠”。捻船是用石灰、腻子、麻绳和桐油修补船缝,起到防止船体漏水、渗水,加固船体的作用,是渔家传统文化中的一门重要技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制船的船板间都有缝,经过一冬的冷缩,缝会更明显。因此无论新船、旧船,下水之前都得把这些缝堵严实,这就是捻船。”下营镇西下营村76岁的李成代干这行40多年了,18岁上船捕鱼,33岁下船捻船,至今不息,“干到干不动为止喽”。
李成代说,捻船既是技术活、辛苦活,更是责任活,“渔民的身家性命都在这条船上,船体上的每个细节都得认真检查。平安出发,平安归来,才是我们捻船的意义”。不过,如今想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等有一天我们干不动了,这个手艺恐怕就要失传喽。”老人家有些伤感。
李成代的儿子如今在渔船捕鱼,家里条件挺好的,但老人家就是舍不得那些渔船,不愿意歇着。作为“把头”,他坚持带领七八个老伙计一起干活,不干活时就在家看孙女孙子。摄影师上门拍摄那天,孙女上学去了,孙子也去了幼儿园。“两个小家伙可爱得很。”李成代替没拍到小朋友的摄影师可惜。
近两日天气非常讨喜,没有了冷空气的掺和,气温逐日上升。昨日阳光与南风合力,将气温推升到22℃。未来三天天气主打“温暖”牌,气温继续高歌猛进,最高气温升到25℃。3月30日到31日云量增多,气温略有回落,最高气温仍在23℃左右。不过,预计4月1日-4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又会迎来一拨降温。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