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阳气渐升与阴气正好相等,养生方面要注重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春分后如何正确养生?3月28日,潍坊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刘爱芹针对春分时节的特点给出几点养生建议。
起居方面
春分后,可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古代医家认为早起不要早于鸡鸣之时,也就是说不要在5时之前起床。
起床后,可适当活动一下身体,如打太极、八段锦等,让人体气血流通起来,心情舒畅,才能与“春生”之机相适应。
中午时分,可适当午睡一会儿,缓解春困,但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以内即可。
优质的睡眠为“阴”,适量的运动为“阳”,如此人体可实现阴阳调和。所以尽量在23时前入睡,不要过度熬夜。
着装方面
春分时节,仍会冷暖交替,且此时天地阳气尚不充沛,人体阳气也尚未健旺,人体在受凉后易出现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体虚之人更要注意增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上薄下厚,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穿衣厚度最好是能让身体出微汗,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可以多晒太阳。
运动方面
俗语说:“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时节有不少高发病,如高血压、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想要防范这几类疾病,就要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到户外锻炼身体,首选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项目。
当下日出时间较晚,早晨空气中氧气不足,故不适合室外晨练。因此,运动时间可选择在14时-19时之间。
情绪调节
平时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戒愤戒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如栽花种草、养鱼养鸟等,涵养性情。
饮食方面
春分后肝气旺、肾气微,饮食方面要少酸增辛、助肾补肝,可多吃蜂蜜、韭菜、菠菜、豆豉、蒜薹、豆苗、黄豆、青梅、樱桃、香椿等食物。
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脾胃祛湿,不妨添加一些甘味食物,如米仁、山药、木瓜等,都能起到滋补脾胃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点建议,刘爱芹还推荐了几道药膳,供市民参考。
砂仁芡实鲫鱼汤
材料:春砂仁6克,干淮山药30克,芡实15克,去芯莲子15克,鲫鱼1条,蜜枣1颗,生姜3片,葱1根。
做法:将鲫鱼洗净,鱼腹中塞入捣碎的砂仁。将鲫鱼用少许油略煎一下,加入上述材料及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文火煲1个半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健脾固肾,祛湿止泻。对脾虚湿阻导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苔白腻等病症有一定调治作用。
玫瑰金桔饮
材料:玫瑰花5朵,佛手5克,鲜金桔1个,蜂蜜或糖少许。
做法:先将玫瑰花、佛手加适量清水煮15分钟,再加入金桔片煮5分钟,去渣后饮用,根据个人口味可调入适量蜂蜜或糖。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和血,可作春季保健茶饮。
葛根炖排骨
材料:葛根10克,排骨500克,葱、姜、盐等适量。
做法:葛根洗净、排骨焯水备用。砂锅中加入水,将葱、姜、葛根以及焯好的排骨放入,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炖煮1小时-2小时至排骨软烂,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解肌、生津止渴。
麦芽紫米粥
材料:麦芽6克,山楂6克,紫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麦芽、山楂、大米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文火慢煮30分钟-45分钟,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健胃消食、消积导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