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近日,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主营种苗的“新农人”刘荣国,将刚获得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摆放到他办公室最显眼位置,视若珍宝。“我们在全街道开了先河,以后依托自己的优势,能够自主选育长茄、苦瓜种子了!”刘荣国说。
刘荣国的“喜事”是孙家集街道全链条发力,补短板、固强项,加快长茄这个传统产业迈向振兴之路的片断之一。据介绍,刘荣国经营种苗多年,与福建田美种业科技公司等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将优良品种率先拿到本地转化。为了让新品种打开市场,他把公司大棚无偿提供给菜农试种,并提供水、电、肥等,收益归菜农所有,调动了菜农积极性。取得效益后逐步推开,种苗在本地和全国各地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孙家集街道西侯村菜农黄以明今年试种了刘荣国提供的“龙舟一号”长茄,感觉很不错。“品相好、产量高,有抗病害、耐低温等特性,下半年我还要种。”黄以明说。
今年以来,孙家集街道积极组织“新农人”到知名种业公司和农业院校对接洽谈,为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我们原先主要是购进种子代为育苗,育种技术瓶颈难突破,在街道服务企业专员的帮助下,我们不但在融资、园区扩建等方面享受到优惠政策,而且与种业公司就研发合作进一步推进,他们的专业人才将在街道建立种子实验室,实现种子自主繁育,提升企业和街道产业的发展水平。”刘荣国对街道的营商环境高度评价道。 近年来,孙家集街道在蔬菜产业振兴上下好“先手棋”,打出组合拳,通过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支持群众经营家庭农场等,聚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瑞航家庭农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瑞航家庭农场有24个高标准冬暖式大棚,补光灯、智能放风机、浇灌等设施一应俱全,全部承包给附近的菜农管理,促进了产业增效、菜农增收。“一个长240米、宽15米的新式大棚,可以种植1万株‘大龙长茄’,一株茄子毛收入45元,比种小棚效益好多了。”瑞航家庭农场负责人郑景渠说。
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抓好生产端、销售端的同时,孙家集街道坚持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在种苗培育等方面力促一些龙头企业和“新农人”在种苗繁育等方面,从中下游向上游转型,以种业振兴加快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