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本人深表赞同,极度认可。你呢,先别着急反驳,我说的吃喝,是乐天派人生观的化繁就简,而不是大吃大喝别无所求的躺平人生。
不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都证明了吃喝的重要性,第一“玩家”蔡澜老先生的至理名言也可以佐证:“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就这么简单和基本,因为简单和基本最美丽。”在他看来,会吃,才会生活,这是本事,更是境界。
老一辈人不是经常说嘛,看一个家庭过得怎样,看看厨房就知道了;看一段婚姻好不好,也看看厨房就知道了。厨房冷冷清清,日子也冷冷清清;厨房热气腾腾,日子也红红火火。日子过好了,婚姻也就好了。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尝遍所有美食后依然贪恋的味道,我们称之为家,那一餐一饭里,藏着这家男主人或女主人对家、对家人倾注的爱意,百吃不厌,多少顿外卖都无法比拟。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多数人都“阳了”的冬天,小区的团购群里,一份西红柿一份黄瓜都给送上门,道声感激,手机那头不相识的群主回一句:“不谢不谢,这个时候身体不舒服,能让大家吃得舒心、心里舒服一些就好。”春节期间,朋友圈不少友友晒出年夜饭,或精致或简约,那又如何,“家人闲坐,烟火可亲”,是生活里最慰藉人心的治愈系,是唾手可得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啊!
吃喝除了体现日常,更多的是反映民俗礼仪、风土文化。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代作家,关于吃喝的文章举目皆是。在我的老家,很多习俗、人情往来也都与吃有关。比如,过年的时候要蒸大饽饽;生了娃要“下汤”(也有的叫“送粥米”“送米糖”);早春第一鲜开凌梭上市,女婿要给老丈人拎上最早的一拨;待客时男主人从“三口”“六口”带酒到自由敬酒到互相劝酒再到最后“全家福”,颇为讲究,仪式感满满。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别让生活耗尽耐心和向往,你还有美食要品尝。有没有发现,吃东西的时候想得最少,烦恼最少。所以啊,没有什么事情是吃顿好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吃几顿。
把可口的饭菜装进肚子里,把可爱的人儿放在心里。嗯,极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