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军
大自然很神奇,总是以独有的方式向人们传递信息,树叶簌簌地落下,北风呼呼地刮起,随着季节的鼓点,人们忙碌起来,收拾炉子、储藏食物、做棉衣等,要准备过冬了。
霜降过后,父亲开始收萝卜,还给萝卜建造过冬的房屋。在场院的一角,父亲挥汗如雨地挖萝卜窖子,一锨一锨把土挖出来,一中午的工夫,一个深两米、宽一米半、长两米多的萝卜窖子就竣工了。父亲把一个个萝卜小心翼翼地放到窖子里,在上面覆盖一层土,再盖上玉米秸。冬天里吃萝卜时就到窖子里取,能一直保存到第二年春天,挖出的萝卜还是鲜嫩鲜嫩的。
小雪到,白菜窖。这个时候就要储藏白菜了。有一年父亲生病,耽误了收白菜,没想到小雪节气那天竟下了一场大雪,一棵棵白菜被冻在了地里。没办法,父亲就着白菜地挖了窖子,把冻坏的白菜放进去,但白菜还是在不久之后就开始腐烂,这让父亲难过了很久。之后,父亲总是赶在小雪节气前就收白菜,让大白菜在冬天里有个温暖的着落。
过去用的取暖炉是“抱窝鸡”,为了节省煤炭,总在炉膛的周围加一层泥,这叫作“垛炉子”。“垛炉子”是技术活,泥土要黏,里面还要放点盐,如果没经验,垛出的炉子不肯着火。父亲自然是这方面的行家,不仅把自家的炉子早准备好,还给左邻右舍去垛炉子。我看着父亲垛好的炉子,想象着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家人围着烧得很旺的炉火,吃炖菜、烤红薯、炒花生,温暖的屋子里发出烧水的琴弦声,觉得幸福就在眼前!
冬天来了,母亲也一刻没闲着。她忙着腌菜、做棉衣。母亲腌菜的手艺一绝,她会选一个晴好天气,把萝卜洗净、切块,把菜花根部也切成块状、晒干。然后,开始准备各种调料,盐、酱油、白糖、尖椒、蒜、姜。每一种调料都必不可少,缺了一种就腌不出那个味。母亲把这些东西按照比例放进大搪瓷罐里,然后把搪瓷罐封好,就等冬天吃了。朔风呼啸的日子里,火炉上慢慢熬一锅粥,熬得糯糯的稠稠的香香的,就着腌好的咸菜吃,觉得日子像粥一样暖了。母亲还要为一家人做棉衣,母亲常说,十层单不如一层棉。的确,穿上母亲做的棉衣,身上像揣着一个小火炉一样,什么样的寒风都刮不透。我们孩子也不闲着,也在准备冬天的到来。在母亲做棉衣的时候,要几块碎布,缝沙包,缝毽子。严冬到了,孩子们也要动起来。
人们懂得,未雨绸缪,万事要提早打算,才能把日子过得从容不迫。人们准备过冬,天再冷,雪再大,心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