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桂花酒

(2022年10月12日) 来源:潍坊晚报
   □王永清
  桂花树是吉祥的树,家乡人都爱栽种,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到了桂花开放的季节,那一团团、一簇簇的小花,开得特别用心、精致,把整株树都染得金黄。花香也异常豪放,一拨一拨地来,源源不断,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像渺茫的歌声,让人神清气爽。
  看到桂花,就想起了母亲酿的桂花酒。母亲采来新鲜桂花,撒上盐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以驱散小虫子。然后每斤桂花加入四两粉状冰糖拌匀,放入玻璃瓶内发酵两三天后,再加入桂圆肉、枸杞、红枣,最后用米酒将其浸没,密封后放在阴凉干燥地方保存。桂花酒浸泡一个月左右便可达到较好的口感。用不完的桂花母亲也舍不得丢,用来泡茶,温补阳气;或晒干放在枕头里,养神安眠。
  天微寒,金秋送爽,阳光温暖,万物绚丽多彩。岁月是如此安静而美好。我坐在阳台的木椅上,用小花瓷碗盛了母亲酿的桂花酒,碗里浮动的桂花泛着金色的光芒。我用小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品啜,不知不觉就微醺了。
  
  前几天,朋友打电话邀我一聚。朋友家住在一个小镇上,青砖绿瓦的古巷,长而幽深,两边是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高大葱绿的桂花树伸出墙外,星星点点的桂花,暗香浮动,丝丝入鼻。
  朋友迎我入屋,一坛桂花酒早已上桌,一种古雅的风味随之弥漫开来。朋友轻轻敲开酒坛上的黄泥封头,馥郁的酒香和屋外的花香混合,沁人心脾。桂花酒呈琥珀色,喝上一口,甜甜的,满口桂花香。我俩就着几碟小菜,推杯换盏,不知不觉一坛酒就告罄了。我感觉没醉,但走起路来却有些头重脚轻,这才发现桂花酒看似温和,却有一份持久的力量。
  中国人喝桂花酒的历史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吟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宋代苏东坡还曾亲手酿制桂花酒,他在《桂酒颂》中赞叹:“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清代文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对桂花酒描述得更为详尽:“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
  古人以桂为百药之长,所以有桂花酿“饮之寿千岁”一说。在汉代,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喝下之后则象征着延年益寿。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把桂花夸作花中一流,桂花酒也可称为酒中一流了。
  又到桂花盛开的时节,多少年过去了,那种天然的酒香还在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