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积极康养 绽放余晖

(2022年10月12日) 来源:潍坊晚报
  □胡洪盛
  时下,不少离退休人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汇集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展现不同的精彩人生。
  发挥离退休人员余热、发扬“长者先锋”作用,首先应调理老年人的自身状态,为此,树立“积极康养”理念,由此引领“积极康养”行为和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离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心态性格、经济条件、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很多人或多或少存在“消极养老”的思想和现状,如“宅家禁足,无所事事”“不接受退休生活方式的转换”“不敢见人”“消极等老去,被动度余生”等等,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形成心理障碍,同时也会拖累子女。
  老年人想要改变这种“消极养老”的思想,就要努力做到“老有所为”。首先要树立“积极康养”理念,让自己走出家门,打开心扉,上学、读书、学艺、做公益,发挥余热,“变老为宝”,实现“积极康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既是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需要。
  不过,老年人心理状态存在不确定性。从实践中不难看出,老年人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或因身体状况变化,或因季节气候变化,或因学习中的困难阻力等等,导致重新回归“消极养老”状态。这时,可以参加一些书画、摄影、体育等群体活动,依靠互动交流达到摈弃“消极”的目的。
  康养,很多人会简单地解读为“康养=健康+养老”,就是找个有山有水、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养老。而我这里提出的“积极康养”理念,是“五养一康”的全新概念,即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来养身、养神、养心、养性、养生,从而达到健康的目标。“五养”和“一康”又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除了非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政府创办的老年大学和部分社区创办的老年大学也是“积极康养”的绝佳平台,老年人在老年大学里不仅能学到自己喜爱的专业,而且能融入到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群体中,这才是更大的收益。因此,这个平台成为离退休老年人角色转换和心理调整的大转盘。而离退休党员干部更应该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