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安丘的马晓燕今年55岁,她的丈夫周新志曾是一名公安民警,2018年因重病昏迷不醒。“治不了,回家吧!”面对医生的一次次通知,她始终没有放弃丈夫,日复一日悉心照料,硬是把他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如今,周新志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能说话也能自己吃饭了。“他曾是一名公安民警,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做的都是一个妻子应该做的。”10月12日,马晓燕这样对记者说。
每天5时,马晓燕便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针灸,腿上、胳膊上、头上……她动作熟练地操作着。随后,她开始准备早饭,帮丈夫刷牙。马晓燕从一个被呵护的妻子,变成了“医生”“康复师”“营养师”,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人好,很善良,身体好时对我很好,我照顾他是一个妻子应该做的。”马晓燕说,只要有丈夫在,她和女儿就有一个完整的家,即便丈夫瘫痪在床,只能“半自理”,在她心中也永远是那个英姿勃发、高大壮实的男子汉。
周新志曾是一名公安民警,为人直爽,喜欢结交朋友。2018年7月的一天,他突发胸痛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型”,这是一种危重心血管急症,血管随时可能破裂,导致瞬间死亡。医院一度下达“治不了,回家吧”的通知。这句话像一根冰锥,“刺穿”了马晓燕的心脏,摧毁了本来幸福的家庭。面对昏迷不醒的丈夫和让人近乎绝望的诊断,她给出了“绝不放弃”的承诺,这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最原始、最深沉的爱。
她不顾旁人同情与不解的目光,决意坚守。周新志在重症监护室住了3个多月,转到普通病房后,也一直昏迷不醒,每日的擦洗、按摩、翻身,都让马晓燕汗流浃背,但她仍细致入微地照顾着丈夫。她带丈夫到潍坊城区一家医院的康复中心做针灸治疗,时间久了,她从针灸师那里学到很多针灸知识,她又买来很多关于针灸的书籍,努力学习针灸。理论终需实践,她拿起银针,对照着书上的图示,向自己的手臂、腿部穴位扎去。酸、麻、胀、痛……各种针感她先尝遍。每一次下针,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更是对丈夫生命的负责。她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感受着每一寸经络的微妙变化,记录下每一次施针的力度与深度。“我得先在自己身上试明白了,才敢给他扎。”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无数次咬牙坚持的疼痛。后来,在经过专业的针灸学习后,她才在周新志的胳膊、腿上尝试。
就这样,周新志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恢复,在马晓燕的悉心照料和“家庭针灸疗法”的助力下,奇迹发生了,大约半年后,周新志的手指第一次微微动了一下,喉咙里发出模糊的音节,他睁开双眼,对妻子露出一个久违的微笑。虽然当时丈夫还不会说话,但当感受到丈夫手上的力量时,她激动不已。接下来的日子里,周新志恢复得越来越好,逐渐能回应她的问话,能同她聊天,尤其是每次听到他含糊地说“你辛苦了”时,马晓燕心里就暖暖的。
“丈夫能恢复得这么好,也离不开他的同事、同学的帮助,他们出钱出物,帮了我们很多,真的非常感谢大家。”马晓燕说,丈夫的很多同事、同学经常带着生活物资来探望他们,这让她非常感动。邻居们聊起马晓燕,对她敬佩不已,都说她非常善良,悉心照料丈夫,用心疼爱孩子。“其实这些都没啥,全家人能开开心心地在一起,我就很高兴。”马晓燕的话让人感动。马晓燕用爱与坚韧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