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畅跑风筝之都 悦动更好潍坊

05版:畅跑风筝之都 悦动更好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潍坊风筝遇上“万印楼” 擦出别样火花

(2025年10月1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本报记者 郭超 图/本报记者 张驰
  潍坊自古就是金石重镇,近年来在金石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迎接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到来,近日,潍坊市风筝手艺人李松利用风筝技艺设计扎制了风筝作品“万印楼”。
  提起位于潍城区芙蓉街北首的万印楼,多数潍坊人并不陌生,这里是陈介祺的故居。陈介祺被学术界公推为19世纪以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金石学宗师,万印楼中曾收藏秦汉等古玺印7000余方,而毛公鼎是陈介祺的顶级收藏。
  李松作为土生土长的潍坊人,擅长扎制潍坊风筝,自幼耳濡目染对金石文化十分喜爱。此前,他曾历时3个多月按照1∶1比例扎制了一件“毛公鼎”风筝骨架,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鉴于在金石文化作品创作方面取得的一定成果,今年8月份,李松受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邀约,将潍坊风筝与金石文化结合,特别设计扎制这件风筝作品“万印楼”。
  10月9日,记者来到潍坊十笏园文创中心看到,李松正在对作品进行最后调试(上图)。风筝作品“万印楼”高1.2米、宽1米、纵深0.75米。作品大门的清代风格明显,呈暗红色,牌匾上的“万印楼”大字俊逸洒脱。整体造型立体、惟妙惟肖,既展现出潍坊风筝独有的魅力,又加深人们对万印楼的了解。
  李松为还原万印楼的意蕴,接到邀约后曾四赴万印楼,对万印楼大门的一砖一瓦、建筑图案、金漆大字等进行观察揣摩。回去后,经过画图纸、木头搭架、扎、糊、绘等技艺,历时一个多月扎制而成。为让人们直面潍坊风筝技艺,后侧骨架特意保留原样;大门入口处增添合页,使大门能够灵活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李松为融入更多潍坊特色,门口两侧特别扎制两只花灯,寓意登科及第、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象征陈氏家族学者云集、名人辈出。亮灯后,作品很好地讲述着潍坊故事,绽放新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