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节后emo 这份收心攻略助您满血复活
(2025-10-09) 稿件来源:潍坊晚报
上课时无精打采;工作时压抑、沮丧,容易emo……国庆长假告罄,不少人却状态不佳,这是“节后综合征”作祟。从休闲的度假模式切换到充实的工作、学习模式,一下子难以适应,您可能需要一份“节后综合征”拯救指南,尝试几个小方法,帮助自己满血复活,快速“支楞”起来。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所谓“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在经历了长假之后(7天及以上的假期)重返工作岗位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症状,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生理症状可能会出现疲惫、头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甚至比较严重的肠胃反应等。具体有以下表现:
睡眠紊乱 精神不振
睡眠紊乱是指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突然改变,打乱了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而导致的睡眠障碍现象。
在长假期间,一旦作息黑白颠倒,就会引起人体生物钟紊乱,造成夜间精神抖擞、白天精神不振的情况。
消化不良 肠胃不适
在短时间内暴饮暴食容易造成积食。此外,身体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易诱发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病症。
疲劳焦虑 心情烦闷
从热闹的假期回归到平静的生活,人们可能会出现抑郁、烦闷、无聊等心理状况,有的人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心烦气躁、疲乏无力等。
沉迷手机 眼睛不适
很多人假期里长时间刷手机、追剧、看视频等,这不仅会让人在假期结束后仍然过度依赖手机,还会因长期低头或久坐引发头疼、颈痛、腰背痛等不适。
五招帮你快速恢复元气满满状态
调整作息 保证睡眠
假期,不少人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尽情娱乐,作息时间被打乱,休息时间甚至比平时上班的时候还少。一旦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环境中,之前混乱的作息会导致晚上失眠、早起困难、白天犯困、精力体力差。
国庆长假结束,应及时进入“收假”状态,让自己静下来,避免高强度的活动、应酬。认真调节生物钟,可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缓解,做到起居有序,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如果实在睡不着怎么办?睡前洗个热水澡或喝杯热牛奶都是极好的。另外,用热水泡泡脚、睡前听舒缓音乐也有助于睡眠。
调整饮食结构 清淡为主
假期聚会增多,饮食油腻,甚至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即使没到引发疾病的地步,也足以让人感到身体不适。
假期结束,饮食结构应适当调整,减少油腻、高盐、高糖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粗纤维和水果、蔬菜,多饮水,让“不堪重负”的肠胃得到休息和调整,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唤醒身心 适当运动
长假期间,不少人忙于玩乐、应酬,无暇运动。大鱼大肉、缺乏运动会让人感到浑身乏力,陷入“懒懒的”阶段。节后恢复运动非常有必要,否则总会感觉没精神。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比如跑步、打球、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疲劳感和紧张情绪。
按摩穴位 舒缓身心
按摩穴位不仅能缓解身体疲劳,还能调节情绪,帮助更快恢复最佳状态。
百会穴(头顶正中央,距离前发际线5寸处):用指腹轻轻按揉3分钟-5分钟,可改善头部气血,缓解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太阳穴(眉毛尾部与外眼角之间往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用中指按揉两侧太阳穴,可缓解头痛、眼部疲劳。
合谷穴(手背部,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拇指按压此穴3分钟,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内关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揉此穴,可缓解胸闷、焦虑,改善失眠。
操作建议:每天睡前按摩以上穴位,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合理安排工作 循序渐进
国庆假期结束,很多人回到办公室看到堆积如山的工作便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反而会增加焦虑,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因此,保持积极心态至关重要。面对积压的工作或新的任务,可以列出待办清单,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有条不紊地逐一处理,避免陷入迷茫或抓狂的情绪漩涡。然后循序渐进,让自己从节奏上忙起来,从而快速恢复以往的工作状态。
总之,“节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现象,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调整,以及适当的运动、放松和休息等,可以逐渐适应并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如果症状持续严重或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