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1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2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3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4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5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6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传奇佳话 后人赞叹

(2025年09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若真赠傅钟灵诗作
  光绪《高密县志》关于傅廷锡5岁女儿助母伸冤的记载
  数百年来,流传着许多高密傅家的传奇与佳话,有关傅家子弟的睿智和气度被后人久久赞叹。已不复存在的凤凰台园林、傅亶初兄弟为“佳公子”的胸怀、5岁幼女助母伸冤、闻名山大的“瞎子教授”等故事被人们口耳相传。
  傅钟灵买下数亩荒原
  建凤凰台园林为书院

  高密在民间有“凤城”之誉,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凤凰的传说,境内旧有栖凤堂、凤凰台、凤凰山等称谓,今天的凤凰公园、凤凰阁、凤凰大街、凤凰城市形象雕塑更是家喻户晓。
  民间相传古时曾有凤凰落于高密文庙处,元代高密县尹秦裕伯曾在文庙构建栖凤堂,堂下老槐数株,朝夕乌雀翔集,人以为朝凤。旧时的高密城永安门东南、小康河南岸、演武场北侧曾有凤凰台遗址,凤凰台附近是傅家的族居地,清初傅钟灵曾在凤凰台下构建园林,凤凰台一度名播四方,傅钟灵为高密有关凤凰的传说又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
  明清时期,高密、胶州两地文人关系甚为密切。傅钟灵与胶州文人法若真、谈必扬、杨琇、杨珀并称“五老”。法若真《题五老图》云:“傅九芝钟灵,名士,以乡贡官学博,不就,退修孝弟、训子姪,皆以名著。”
  傅钟灵买下凤凰台下数亩荒原后,“收为台榭,种藂树,凿荷池,临大野,眺云山,即辞学博不之官,将昆弟诸子读书其下”。凤凰台园林俨然成了傅家的私人书院,当时“四方诸君子皆以诗赠之”。法若真《遥赠傅九芝凤凰台二首》云:
  “凤凰台子为谁留,台下康河水北流。恰种榆槐回绿野,新开芰荷到黄洲。墙依树补嫌多屋,眼醉天空不借楼。尚有小青山色在,曾看邓禹拜封侯。
  好筑南园百尺亭,凤凰台畔足传经。挥毫须挂梧桐远,断肉偏嫌苜蓿腥。枕倚秦砂千树紫,帘开楚岭万山青。何年携手凌台上,直摘长天传说星。”
  关于高密凤凰台由来,当时早已语焉不详。又因凤凰台地近康河,康河之名又容易让人联想到高密籍汉代大儒郑康成。于是法若真考证说:“或曰汉建元间,凤凰集于胶西城南,有凤山、凤台,非高密界也。又曰凤凰台近康河,考史志皆不载。据传,郑康成入关……并无凤凰台说,洵流谈之误。大抵前人园囿之所遗,近康河,故美其名也。”
  后来傅钟灵所辟小园为人所忌,复成荒原,法若真作《闻高密凤凰台复落荒原,用致太息,聊寄口号兴废之情,见乎词并序》诗说:“凤凰台近郑公堤,举酒函关东下时。怀古正悬高士榻,望云不去列侯碑。衔书自藉初秋鸟,割脯须酬腊月诗。肯许山翁增百尺,种花一路唱来仪。”今天的凤凰台虽然早已踪影难觅,但高密人对凤凰的执着至今传承不息。
  
  傅亶初兄弟大度雍容
  为“佳公子”被人尊敬

  傅亶初兄弟作为官宦子弟,当时常常被人称为“公子”,但傅亶初对“公子”的称谓却有独到见解。他说:“公子二字,世以为美称,余以为最不美之称。何也?富贵之子,任性背谬,人曰公子性,又曰痴公子,公子乃不通人性之别名也。为公子者,何不为佳公子,而为痴公子乎。公子何以佳也,一曰读书,一曰谦谨,一曰俭朴。”
  傅亶初可以说是“佳公子”的典范,他恪守读书、谦谨、俭朴之风,颇受乡人尊重。一次与一富家发生矛盾,富家子弟为难傅家,傅亶初笑而置之,不与计较,富家子弟听说后大为惭愧,对傅亶初佩服不已。
  傅亶初弟傅禀初,年少才高,一日早上上学路过一街道,有一户人家开门,不小心将一瓢脏水泼到傅禀初身上,衣服尽脏,此人惊慌不已,傅禀初如无事般照常上学,人们皆佩服其稳重与度量。傅禀初好仁义,有一友人无子,无钱娶小妾,傅禀初听说后,立即赠给银两,家人尽不知。数年以后,傅禀初已不在人世,其友人仍无子,但念念不忘傅禀初恩情,在弃家学道前,倾囊到傅家谢恩。
  
  逆仆谋财逼匡氏改嫁
  五岁幼女助母亲伸冤

  康熙年间,洋县知县傅廷锡5岁女儿助母伸冤的传奇故事曾在高密传诵一时,让人敬佩。
  傅廷锡在洋县任内不幸病卒,当时其侧室所生女年仅5岁,与庶母匡氏随任离家数千里外的洋县。傅廷锡殁后,其逆仆孙二等因谋财逼迫匡氏改嫁,匡氏与女儿被迫离别时,以血书藏于女儿衣袂间,叮嘱她一定等见到祖母后才能说出实情。傅家小女谨记庶母嘱托,待还家后立即将衣袂藏血书之事告知祖母,最终将逆仆孙二等置之于法。
  傅家女儿成人后,嫁礼部侍郎王飏昌之孙、廪生王立蒸,抚育夫弟王立经遗孤王清栋如己出,后王立蒸无子,以王清栋为嗣,王清栋于乾隆十年(1745)中进士。
  
  “瞎子教授”名闻山大
  盲书被人视若珍宝

  在20世纪初的傅家子弟中,傅丙鉴是一位传奇人物,流传故事甚多。
  1926年,傅丙鉴的门生王寿彭出任山东大学校长,王寿彭专门拜访恩师。傅丙鉴当时已双目失明,王寿彭依然请他出任文学院教授,教授《尚书》《左传》。
  盲人当大学教授,无疑是一件新奇之事。傅丙鉴虽然失明,但记忆力超强。他第一次上课时,有学生耻笑起哄,欲将其逐走,傅丙鉴毫不生气,严肃又不失灵活地应对。他对学生们说:“我虽然眼瞎,但口手健全,能说能写,不会妨碍你们求学。今天我讲授《尚书》《左传》,我敢出狂言,当今能将这两本书原文与注解全部背诵无误者,不过两三人。你们可以随便提问,如果我答不出,将立即离开,以免耽误了你们的前程。”山大学子最终被傅丙鉴的才气和学问折服,此后他的经学课,很多教职员工都去旁听,总是座无虚席。
  傅丙鉴诗书文俱工,晚年盲书更是当时一绝,别具风格,求书者络绎不绝。他的书法曾在高密盛行一时,许多牌匾出自其手,民间习字者多奉为楷范,其作品至今民间多有收藏。
  傅丙鉴的品德和才华赢得时人尊重,其门生吴秋辉在傅丙鉴八十寿辰时曾作祝寿诗称颂说:“海右存师表,人间见寿星。贫高原宪节,老授伏生经。世仰真名士,天留旧典型。”
  本期图片由李金科提供
  本期资料来源:《高密傅氏族谱》《高密傅氏家乘》《山东通志》《高密县乡土志》《莱州府志》《汉大司农康成郑公年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