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1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2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3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4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5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6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诗文继世 著述宏富

(2025年09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亶初《清风堂诗》
  《汉大司农康成郑公年谱》
  高密傅氏不仅是科宦世家,亦是文化世族,注重家族传承,拥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历代文士辈出,工于诗文者甚多,著述繁多。如傅亶初诗集《清风堂诗》二卷,由雍正间状元彭启丰选定;傅敦孝参与校订《汉大司农康成郑公年谱》并作跋。
  累世向学勤于著述
  诗文著作琳琅满目

  高密傅氏累世向学,虽偏重科举之业,然以诗文名世者亦累世不绝。傅氏子弟勤于著述,多有诗文集留存,工于诗文无集留存者则更多。
  《高密县志》《高密诗存》《山东通志·艺文志》等著录的高密傅氏诗文著作主要有:
  傅亶初《清风堂诗》二卷、《过庭录》一卷,傅康初《读古槀记》八卷,傅廷镜《遗珠略》一卷,傅缙《遗诗》一卷,傅詠《自箴录》一卷,傅豫《四书养正》《郾城古迹诗》《旧溪丛话》,傅致孝《书带草堂诗》一卷,傅敦孝《复斋古文》一卷、《复斋诗稿》一卷、《司农郑公志》一卷,傅攀龙《清拙斋诗集》一卷,傅曰嶙《光裕堂诗》二卷,傅麟台《游燕游晋诗稿》,傅培源《鸿雪山房诗草》三卷,傅在田《游崂记》一卷,傅丙鉴《思益轩文集》四卷、《思益轩诗集》十卷、《思益轩觚存三十六咏》一卷,傅丙墇《四本堂诗集》一卷,傅倬田《自箴录》一卷。
  
  傅亶初:
  著有《清风堂诗》

  傅亶初是傅钟秀长子,辞官后筑六润堂以居,日事吟啸,兄弟自相酬和。
  傅亶初工诗善书。其诗集《清风堂诗》二卷,由雍正间状元彭启丰选定,安徽含山张大法参评,侄曾孙傅豫刊行。其长子傅廷锡,康熙间进士,官洋县知县,亦工诗,与傅亶初皆入选《国朝山左诗续钞》。傅廷锡赴任洋县时,傅亶初作《送儿廷锡赴任洋县》诗勉励:“须求民瘼常同患,若恃己才必有尤。栈阁连云速叱驭,传家清白记心头。”
  
  傅敦孝:
  参校《司农年谱》以成宿志

  傅敦孝,字商卿,号复斋,进士傅豫之孙。其父傅邦屏,字闲之,监生,工诗。据载,傅敦孝“负性刚果,力学务实行”。早年以岁贡考授官学教习。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顺天乡试中举。后大挑一等,以试用知县分发湖北,署理均州知州。
  傅敦孝工诗古文词,罢官归里后诱掖后进,门下多知名士。辑有《司农郑公志》一卷,著有《复斋古文》一卷、《复斋诗稿》一卷。掖县(今莱州)侯登岸撰《汉大司农康成郑公年谱》,傅敦孝参与校订,并作跋。他在《汉大司农康成郑公年谱跋》中写道:“私辑《司农郑公志》一卷,道路荏苒,未及成书。辛丑以改铨赴都,侯君穆止出手编《司农年谱》相示,犁然有当,馀与予《郑志》同,益以公之本传、碑记各篇,参之《高密志》,详加订正付梓,更为完书,以成宿志。”《汉大司农康成郑公年谱》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刻行世。
  
  傅培源:
  诗宗三李传高密派诗风

  傅培源,字心泉,岁贡生。早年治科举业,数赴乡试不中,遂肆力于诗,传高密诗派诗风,著有《鸿雪山房诗草》。
  傅培源从学于高密三李后人李缄斋,“尽获三李不传秘诀,故其诗派最正”。曾与李茂实、任兆坚结诗社,“风雅一时,名士多从之游”。清末高密举人单步青为其诗集作序时称赞他:“天才超逸,迥拔尘俗。凡古律各体,皆以真意行乎其间。而随手拈来,语妙天下,绰有唐人遗风。”
  傅培源一生创作甚富,然新作往往随手抛至废纸中,自己后来整理的诗集稿本也被人携去遗失,晚年整理诗作仅存数百首,生平散佚诗作达五六千首。后其子傅丙昌搜集遗作刊刻,仅存诗275首。高密知县葛之覃《题心泉先生鸿雪山房诗钞》诗云:“宗派接三李,声名齐五星。乌衣故门巷,白头老明经。抱道遗荣利,论诗主性灵。一编鸿雪在,挹取有余馨。”
  傅培源的诗作,明白晓畅,自然不假雕琢,情真感人。《送高小堂赴官耀州》诗云:“才得连朝话,如何又远离。与君千里别,慰我十年期。望断关西路,歌残渭北诗。何时重聚首,应是鬓如丝。”诗如白话,却字字含情。他思念四岁亡女纶儿的诗作更是让人泪目:“比我莱郡游,尔病遂不起。我归尔弗见,尔思从此始。入梦魂常惊,痛入口啮指。每一望西郊,惘不知所以。土馒大如拳,遥遥隔数里。偿用买糖钱,为焚坟头纸。”
  
  傅丙鉴:
  主潍县诗坛执教山大

  傅丙鉴(1848—1930),字炯雒,又字印霄、燕荪,号勿翳。因敬仰唐代虞世南,更字绍虞,亦作少隅,明末太常寺少卿傅钟秀十世孙,居高密县城西南门里,为20世纪初知名学者。
  傅丙鉴太高祖即乾隆间进士傅豫,自幼家贫力学,就学于蔡大廷、单为溍、傅颚、单紫诰诸名士门下,学问日富,淹贯经史。中举后漂泊四方,主讲临清等地书院。丁东斋《北海人范》称:“所至主持正义,奖掖后进,惟恐不尽。每岁暮归家,辄倾囊金分给亲故之贫困者,祖遗田宅举以与兄而自食。”
  傅丙鉴曾主讲高密通德书院,任高密县立小学堂校董,后署阳谷县训导,奉旨试用两淮盐课大使。清末纂修《山东通志》,与高密同乡广东候补州同单朋锡、新泰训导单荫堂担任分纂,傅丙鉴主编艺文、形胜、赈恤、杂记四大门类。
  傅丙鉴曾主潍县诗坛,弟子遍及齐鲁,丁叔言、王统照、陈铭晏等一代名家都曾与其切磋诗艺。丁叔言曾回忆说:“高密傅丙鉴绍虞先生,胶东诗人也,与平度董锦章、白澄泉,潍县郭果园齐名,时称胶东四大诗人。自果园先生去世,学诗苦无人指正,今岁与王淑贻、王剑三及文初弟、东斋侄,共组潜社,请绍虞先生主社政。”
  傅丙鉴曾入冯国璋府任西席,晚年曾执教于山东大学。一生著述甚丰,撰写了大量的碑传序文,著有《思益轩文集》《思益轩诗集》。
  
  傅董帷:
  高密“文中四灵”之一

  傅董帷,字文麓,号荔香,道光五年(1825)拔贡,朝考二等以知县即用,历署陕西咸宁、镇安、朝邑、长武知县,补延川知县,改授禹城训导。傅董帷工古文,与高密文士李芝庭、王圭、王庆霖并称“文中四灵”,曾为历城周乐《二南文集》作题辞。
  高密傅氏有文名者尚有甚多。如傅评,字月亭,晚集名流订诗社,“往来谈宴,情意款密”。傅逵鸿,号飞卿,举人,博学能文,主讲通德书院,“文风为振”。傅攀龙,字次阳,号墨溪,诸生,“遗诗悽艳,酷肖长吉”。傅曰嶙,字铁岩,诸生,著有《光裕堂诗》,单步青序云:“其诗绘景摅情,皆自阅历中道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