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1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2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3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4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5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6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仕宦四方 政绩卓著

(2025年09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郾城县记》为傅豫立传
  乾隆《长乐县志》记载的傅宸楹
  高密傅氏子弟自明末傅钟秀出仕为官,二百余年仕宦接踵,虽无达官显宦,但为官所至,以高尚品德和优良政绩备受当地百姓爱戴,各地方志也多有高密傅氏子弟清正为官的记载。
  傅宸楹任长乐知县
  受名臣李光地赞誉

  清代福建长乐曾供奉两位高密籍名宦,一位是出自高密傅氏家族的傅宸楹,另一位是出自高密李氏家族的李岱生。
  傅宸楹在长乐甚有政绩,清修《长乐县志》为其立传。当时长乐历经多年兵祸,全县田赋整体数目不清。傅宸楹“星轺(yáo)露处”,亲自到乡村逐区详查亩数,历时两年,积弊为之一清。长乐有嫁女攀比嫁妆的陋俗,百姓往往因嫁女而贫穷,以致百姓溺女成习。傅宸楹力除此陋俗,下令溺死女婴者以杀子孙论处,同时将朱熹《家礼》所载婚仪内容张榜公示百姓,有因嫁女攀比嫁妆者将其治罪,由此士民感悟,长乐民风为之一变。
  傅宸楹性严毅,史称:“精明勤慎,吏胥无敢扰者。”对吏胥寡言笑,对待士民百姓,则是“雍雍和蔼,如坐春风。每履乡村,询父老疾苦,絮语嵬琐,唯恐不达”。在任注重教育,空暇时召诸生列坐,“语以读书修身之道,沐其教者多所成就”。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福建文武乡试,傅宸楹出充同考官,“分闱所得,多知名士”。文乡试解元余正健等知名士九人皆出自傅宸楹房。后傅宸楹因积劳成疾,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卒于长乐官署,“民为立像祀之”。清代名臣李光地听闻其为官事迹,为撰《长乐令傅公传》,将他与西汉著名循吏、蜀郡太守文翁相媲美。
  
  傅詠为官多传佳话
  百姓立碑感念其德

  傅詠是长乐知县傅宸楹之孙,为官有祖父之风。正如安溪李清时《淡成傅公传》所说:“皆有得于厥祖之贻训者也。”
  雍正八年(1730)傅詠中进士,以知县分发直隶。先委署盐山知县,在任“平冤狱,擒大盗,人称神明”。上官索贿,傅詠不应,遂借案件诬陷傅詠,傅詠反复力争,卒得清白。后署龙门知县,治声一如在盐山时。当时龙门两位前任知县交接不清,被弹劾治罪,案件久悬,傅詠到任后,开诚布公,无徇无纵,最终圆满处理此事。未逾年,丁父忧回籍,归囊萧然,不名一钱。服阙后,再发直隶,补阜平知县,特调三河知县。
  史料记载,傅詠为官所至,“以恤民尽职为务,不阿附大官,而大官往往感其诚”。在三河时,承办祭陵大差,傅詠请求直隶总督孙嘉淦不要摊派给老百姓一文钱,请暂时借库银经办,将来用自己的养廉银偿还。孙嘉淦知道傅詠清廉,给他五百两白银相助。离任三河时,士民夹道攀留,数十里不绝。
  乾隆五年(1740),题署高邑知县,在任政简刑清,不久因坐三河县任内失察捕役私拷案降调离任,高邑百姓思其德,为立德洽民心碑。嘉庆《高邑县志》记载说:“廉静严明,民怀其泽。”入京引见后仍命回直隶以知县用,先后署理故城知县、沧州知州,调任香河知县。
  在香河时,奉檄开盘山驰道,用心办理,不过度添累百姓。当地还流传着他顺利开通盘山驰道的奇闻轶事。相传,傅詠率百姓修筑盘山驰道时,遇到大石阻碍、难以开掘的困境,众人束手,无计可出。傅詠闭门沉思,一时也想不出有效办法。夜半忽然有敲门声,开门乃见一秃头老翁,穿着破衣赤足而立,自称姓王,能帮助开山。傅詠大喜,虚心采纳其言,不数日,工程即竣工,傅詠想犒赏王姓秃翁,其人却早已不知去向,一时传为神话异事。乾隆八年(1743),因老母思乡请求回乡终养,时年39岁。乾隆三十年(1765),傅詠61岁而卒。
  
  傅豫知郾城颇勤政
  清理积案治理水患

  傅豫是高密傅氏家族最后一位进士。乾隆十年(1745),傅豫以知县分发河南试用,先署济源知县。次年经河南巡抚硕色题请署理郾城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实授郾城知县。乾隆十九年(1754)因病回籍。乾隆二十一年(1756)经河南巡抚图尔炳阿题请补授新蔡知县。靳荣藩《改建奎神楼记》中载,傅豫在新蔡,“缮明伦堂,聚生徒于大吕书院课试之”。次年丁母忧回籍。乾隆二十七年(1762)出任云南大姚知县,同年被云贵总督吴达善以“才短识迂”奏请改任教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选授兖州府教授,卒于官。
  傅豫在郾城甚有政绩。《郾城县志》载,傅豫在郾城“勤于所职”,任事一月,清理前任积案400余卷。郾城素苦水患,傅豫到任后,率领民夫修筑沙河石堤,保全无数田庐。时逢朝廷出兵平定大金川之乱,郾城为南北交通要道,官府调用百姓很多马匹,如有死亡,傅豫按市场价给予赔偿,百姓备受感动。傅豫在郾城任上,注重文教,修学宫,建景文书院,率僚属绅商同修岳武穆祠,政绩不胜枚举。
  傅豫在郾城任上曾主持纂修县志,亲自执笔。乾隆《郾城县志》收录大量傅豫撰写的人物传记、碑记、诗作等。民国《郾城县记》评价说:“一邑之文献于今得以不坠,实赖其书之存。”
  
  出任教职者甚多
  政绩突出振文风

  清代高密傅氏书香传家,出任教职者甚多,颇有政绩。傅宸楹堂侄傅继韩,字景愈,岁贡,乾隆间任宁海州训导,代理知州半载,为官有政声。光绪《高密县志》称:“捕蝗赈灾,政声大著。上游器重之,以公慎勤敏、才堪民社保题知县,未及赴任卒。”傅廷鍠,字声立,号庸斋,岁贡,康熙间官莘县训导。民国《莘县志》为其立传称:“长才干练,待士严肃,诸生皆收敛就范,不干外事。”傅曰璁,字叔平,增贡生,光绪间任齐东训导,“地滨黄河,俗朴少文,下车后,启发后进不遗余力,文风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