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1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2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3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4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5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16版:科宦世家高密傅氏

忠孝传家 崇义好善

(2025年09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密傅氏家乘》收录的傅禀初传
  《续修历城县志》为傅嘉善立传
  与清代诸多的世家望族一样,高密傅家亦传承优良家风,傅家子弟将忠孝、仁义、行善等祖训牢记心头,忠孝传家,崇尚正义,乐善好施,为后世留下了诸多佳话。
  傅禀初:
  护父致死乡人颂扬

  高密自古民风淳朴,明代孕育了诸多知名孝子。永乐年间,高密人战正不远数千里前往福建负骨葬父,被后世传为美谈。战正侄战翱在父母卒后,庐墓多年,叔侄二人的感人事迹载入《孝纪》《孝经内外传》等诸多典籍中。万历年间,高密孝子任茂令,寒冬徒步往返二千余里,负母骸骨归葬故乡,被乡里称誉。高密傅氏亦不乏孝行故事,明末傅钟秀用教学积攒的佣金安葬停柩多年的祖父,孝行传颂一时。而傅钟秀次子傅禀初为护父被杀的孝行故事更是被高密父老传颂多年。
  傅禀初,字天邻,号勉斋,傅钟秀次子。史称:“幼称神童,长而奇特,诗书极博,走笔千言,文场屡试冠军。”虽生在官宦之家,而终身布袍。崇祯十五年(1642)以廪生中乡试副榜。其父傅钟秀与高密士绅擒拿大顺政权任命的高密县令孙握玉时,命傅禀初撰写向青州衡王报告的启文,傅禀初“握管立就”“洋洋数百言,忠义激烈,阅者感泣”。
  顺治元年(1644),高密当地起义军攻入高密城,擒拿傅禀初之父傅钟秀等士绅。城破之前,傅钟秀已让诸子奉母远出避祸,傅禀初担忧父亲安危不肯离去,其父挥之去又返回。当起义军执拿傅钟秀时,大顺政权任命的高密县令孙握玉让人将傅禀初拽离,傅禀初抱父颈誓死不从,抱父而死。傅禀初的好友赵遂抡曾作《节孝》诗二首哭之:“谁把乾坤沸鼎烹,丹心怦出碧盈盈。皇明日月隐沧海,弼传箕尾进玉京。慷慨不输五岳重,从容独就一毛轻。其间几个捐生者,白发能与年少英。”
  傅钟秀、傅禀初父子二人的故事,对傅家子弟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人认为“其后曾玄中列胶庠、掇巍科者指不胜屈,咸谓忠孝食报”。据记载,傅亶初兄弟每每谈及父弟遭难一事,“辄相为流涕呜咽”。不仅如此,傅家子弟每当听闻桑梓父老谈及先祖遗事,“皆涔涔泪下”。忠孝二字,早已铭刻傅家子弟心底。翰林、襄城人刘青芝为傅钟秀作《书太常公遗事》时曾感叹:“子孝臣忠,其流风余韵,子姓百年绵绵不绝,此乃天之所以报施也。第曰科目之盛甲于乡邦,浅之乎,谈忠孝矣。”
  
  傅庆初:
  奉母极孝积劳成疾

  傅家子弟世代忠孝传家,康熙间举人傅庆初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傅庆初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闻于闾里。其父病重时,傅庆初衣不解带数月之久,精心照料。父亲卒后,又专心侍奉老母,一日不离身侧。其弟早卒,留有二子,傅庆初训育如己子。时逢灾荒之年,傅庆初为生计不得已每日到乡村亲自料理农事,距县城十二里,无论狂风暴雨,每晚必归侍奉母亲,由是积劳成疾而卒,其母与乡亲哀伤不已。清修《莱州府志》《高密县志》为其立传。
  
  傅钟灵:
  宽厚好义受薛家托孤

  傅钟灵,字九芝,号青峰,是傅钟秀的堂兄弟,康熙十一年(1672)岁贡,选授招远训导,未赴任。
  傅钟灵性宽厚,好善好义,颇受乡党推重。他曾遇到一陌生人在路边哭泣,经询问得知,是青州人来高密籴(dí)粮,遭贼人抢掠,无助而哭。傅钟灵不加思索,立即赠送此人一车粮食,让其还家。后来此人车载粮食加倍来偿还,傅钟灵“让再三,卒不受”。
  清代高密籍名将、潮州总兵薛受益之父薛应诰临终时,薛受益尚未出生,其族人虎视家产,薛应诰托付傅钟灵说:“您德高望重,若天不绝我后嗣,烦请您帮一帮他们母子。”薛应诰殁后,傅钟灵帮助料理葬事。薛受益出生后,傅钟灵“抚育教诲如己子”,精心培育薛受益成人。后薛受益参与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官至潮州总兵,其二子薛士杰、薛瓀后来俱官至总兵,孙辈亦多武将,薛家之所以兴盛,与傅钟灵的义举密切相关。
  
  傅嘉善:
  孤身千里送恩师归葬

  傅嘉善,字资元,居济南。其父母卒后,因家贫弃科举业奉养继母。继母所生三子皆未入学,傅嘉善力劝,继母不听,反以家计艰难责怪嘉善。嘉善远走南阳为幕僚,捐官河南候补典史,以得俸禄奉养继母。
  傅嘉善曾受业于高密举人单朋锡。单朋锡虽为晚清举人,但思想开明,1895年曾与高密籍举人杨廷干等参与山东籍举人联名的公车上书。
  单朋锡曾在潍县状元曹鸿勋家任教。20世纪初,曹鸿勋之子曹慕时出任河南南阳、许昌县知事,召单朋锡作幕,不久卒于许昌。单朋锡客死许昌时,时值隆冬,道远亲族莫至,其门生傅嘉善听闻噩耗,不远千里孤身冒风雪送恩师棺柩于济南,单朋锡得以归葬故里。傅嘉善笃行师门情谊的义举被载入《续修历城县志》《高密县志》中。
  
  赓续家风代不乏人
  乐善好施载入方志

  与清代诸多望族一样,高密傅氏子弟亦秉承乐善好施的美德,代代传承。
  明末傅钟秀,灾荒之年“捐俸舍粥,资以活者约有数千”。傅钟秀后裔赓续家风,其曾孙傅譔,字青选,乾隆间岁贡,以文行著闻,有“人伦坊表”之目。分家之时,他将膏腴之田让给诸弟,自留薄田。好宾客,乐施与,数千亩之田竟为之荡然。
  傅家子弟以乐善好施载入地方志者代不绝人。如傅环芳,字珮谦,附监生,岁欠按户给粮,“村中百余家,无冻馁者”。傅漺,字静溪,增生,好善乐施,“值岁饥,煮粥以赈,并捐资掩埋暴露,乡人德之,立碑记事”。傅掌纮,庠生,“捐南乡柿子园义田一区”。傅骏名,字得亭,附贡生,河南候补知县,其族人聚居村落遭匪患,庐舍荡然无存,他出粟倡捐,族人赖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