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跟随《地球脉动:万物有道》解锁地球极致之美

(2025年09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学期伊始,当孩子们的心态从假期的松弛逐渐转向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一部名为《地球脉动:万物有道》的电影,如同来自地球本身的“开学第一课”,以震撼的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踏上一场跨越全球的自然之旅。
  《地球脉动:万物有道》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广阔的取材范围与极致的拍摄视角。影片足迹遍布地球五大洲——从北美、南美、非洲,到亚洲、欧洲,每一片土地都成为展现生命百态的舞台。
  更令人惊叹的是,拍摄团队深入了众多常人难以涉足的极端环境:从干旱酷热的荒漠,到深达3000米的深海海底,从生机盎然的温带雨林,再到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冰川。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藏着地球最原始、最鲜活的生命图景,而影片将它们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如此震撼的画面呈现,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助力。如今深海探测器、夜视装置、远程感应装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拍摄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正是这些先进设备,让以往无法捕捉的动物动态得以清晰记录,无论是深海生物的隐秘生活,还是夜行动物的捕猎瞬间,都能被精准捕捉,最终形成了这部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自然佳作,让观众得以窥见自然的无穷奥妙。
  在影片众多精彩的动物镜头中,不少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深海3000米处,多达2万只的珍珠章鱼聚集的场景震撼人心。为了守护卵的孵化,章鱼妈妈会不吃不喝地在此停留数年,直到小章鱼顺利孵化离开,而章鱼妈妈则会在此时走向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悲壮,也让“生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鲜活且真实存在的”这一认知深入人心。
  除了展现生命的鲜活,《地球脉动:万物有道》更深入探讨了自然界的生存之道。达尔文进化论中“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这一法则既残酷又公平,构成了自然界的运行逻辑。
  从个体层面看,物种内部竞争普遍,如阿尔卑斯山欧洲雄蛙为争配偶激烈争斗,争夺生存繁衍机会。物种间竞争也常见,核心是有限资源,例如草原大象若多吃草,羚羊等获取的食物会减少。这种资源分配的竞争,是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常态。为了在残酷的自然法则中存活下来,动物们演化出了各式各样的生存智慧与策略,这些精彩的适应行为在影片中被一一记录,让观众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
  在捕食策略方面,深海鱼类的“伪装术”堪称精妙。还有一些鱼类则采取“装死”的策略,它们静止不动,模拟死鱼的状态,待其他鱼类放松警惕靠近时,突然跃起将其捕获。这些捕食技巧,是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存之道,每一种策略都凝聚着生命的智慧。
  在繁殖后代的环节,动物们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本能与温情。非洲水雉便是典型代表,当鳄鱼靠近幼崽时,水雉父亲会发出鸣叫警示,并不停周旋,尽力阻止鳄鱼接近,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后代的安全,只为确保种群能够成功繁衍。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动物的行为还呈现出更多与人类相似的特质。例如,动物的叫声存在“方言”差异,不同区域的同一物种,其交流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而在个性方面,动物也和人类一样,有胆大、胆小、犹豫不决等不同类型。这些发现打破了人们对动物行为的传统认知,让我们意识到动物世界的复杂性远超想象。
  《地球脉动:万物有道》所传递的“道”,不仅包含动物的生存法则,更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共处方式的深刻思考。影片中一些记录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影片中人类的镜头虽不多,却极具冲击力。非洲大象曾被大规模猎杀而濒临灭绝,大量象牙被走私到消费国,背后正是人类的欲望在驱使。此外,影片中还出现了长达1公里的捕鱼围网,巨大的渔网将大量鱼类包围,过高的鱼群密度吸引了海狮前来觅食,然而这些海狮却可能不慎被困在渔网中,最终走向死亡。
  这些场景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如今众多物种濒临灭绝,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而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更是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冰川融化、局部气候改变、洋流异动,这些变化不仅威胁着动物的生存环境,最终还可能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地球脉动:万物有道》不仅是一部展现自然之美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唤醒人类环保意识的启示录。自然的法则既残酷又公平,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守护。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