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淬火年代》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留学德国的柳钧回到家乡东海,他顺应时代发展,立志将父亲的老机械制造厂改造成科技领先的现代化制造厂,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一腔理想主义,帮助厂子在中国制造业的洪流中奋勇争先。本期“看剧说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涉猎的法律知识。
子女是否有责任替父还债?
场景:柳钧的父亲柳石堂因为工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突发中风昏迷。与柳石堂合作的另一工厂负责人讨债无门,找到柳钧要求其替父还债,并限定两日内还款。柳钧是否有责任替父还债?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务承担具有相对性,子女并非合同当事人或共同侵权人,原则上无需替父母承担债务。然而需注意,子女可能承担债务的法定情形包括:一是子女作为继承人分割取得遗产情形。父母死亡且子女作为继承人,以继承的遗产价值为限,超出部分可自愿偿还。若子女放弃继承,则无需承担债务。二是子女为债务提供担保情形。若子女以保证人、抵押人等方式为父母债务提供担保,需承担担保责任。三是债务人恶意转移其财产至子女名下。若父母为逃避债务,将财产无偿或低价转让给子女,债权人可起诉撤销该行为,要求子女在受让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四是子女自愿代为清偿债务。
剧中,柳钧与柳石堂仅为单纯亲属关系,并非合同当事人或共同侵权人,也不存在上述需要承担债务的法定情形,因此没有法律义务替父还债。
非法窃取技术且制造仿品销售,该担何责?
场景:柳钧自主研发了一套精密五金部件,并申请了专利。他委托市一厂车间代工生产,但市一厂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了其核心数据并制造仿品销售,抢走了柳钧的订单。市一厂的行为该担何责?
解析: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剧中,市一厂仿造并销售柳钧专利产品的行为明显违反此规定。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剧中,市一厂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柳钧核心数据的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此外,市一厂利用窃取的技术生产仿品并抢夺柳钧订单的行为,也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属于不正当竞争。因此,柳钧有权要求市一厂停止侵权(包括停止制造、销售仿品及停止使用商业秘密)、承担赔偿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侵权获利等),若情节严重,还可能依法追究市一厂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婚前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场景:剧中,柳钧作为家族机械厂腾飞厂的接班人,向女友崔冰冰求婚时,提出签订婚前协议,声明腾飞厂与崔冰冰无关。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份婚前协议的签订是否合理合法呢?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剧中柳钧和崔冰冰签订的婚前协议,只要是双方自愿签署,内容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就是合法有效的。
劝酒致他人受伤的
该担何责?
场景:柳钧因工作得罪了输运公司方老板,为了赔罪,柳钧请方老板吃饭,但方老板要求其必须喝三大杯白酒才肯和解。在众人的劝酒下,不胜酒力的柳钧喝到住院,被诊断为酒精中毒,胃黏膜严重损伤。方老板和其他劝酒者的行为是否违法?
解析:劝酒导致他人酒精中毒受伤的,可能构成违法犯罪,具体需结合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综合判断。
若劝酒者主观上存在故意,导致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若劝酒者因过失导致他人重伤,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即使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劝酒者仍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劝酒者(特别是组织者、主要劝酒者、强迫者)对醉酒受伤存在过错、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剧中,若方老板和其他劝酒者的劝酒行为存在强迫性或重大过失,且造成柳钧轻伤以上后果,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一般劝酒导致损害的,需对柳钧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酒后工作发生意外
能否认定为工伤?
场景:腾飞厂员工曹飞酒后操作机器不幸身亡,家属要求高额赔偿并阻挠生产。柳钧依据酒精检测报告拒绝超额赔偿,并解雇涉事员工。企业在此类事故中该如何依法应对?
解析:《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曹飞在值班期间饮酒后操作重型机床,最终导致生产事故身亡。在此情况下,柳钧有权依据检测报告拒绝家属提出的超额赔偿要求。但需注意的是,用人单位仍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