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3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王尽美与国共合作

11版:王尽美与国共合作

12-13版:王尽美与国共合作

16版:王尽美与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形成

(2025年08月2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继召开,最终促成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形成。王尽美出席了两次会议,对国共合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山东国共合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中共三大代表激烈讨论 确定建立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继召开,最终促成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党与国民党是两个性质不同各自独立的政党,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是个统一战线的关系。这个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在目前阶段国共两党有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纲领。”这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世纪20年代,在广州城外的东山口有一条长300余米、宽五六米的幽深僻静的恤孤院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此时正值初夏,恤孤院路31号是一幢简陋的二层砖木房子,从那儿隐隐传来阵阵争论声。有人不同意全体共产党员和产业工人参加国民党;有人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要取消共产党的独立性;毛泽东则坚持“为了实现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代表们在会上唇枪舌剑、思想交锋,就国共两党合作问题展开了争论。
  经过几天的争论,大会以21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但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最终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党改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中共三大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一个重要开端。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自我革命,为开拓革命前程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认知、不断进步取得的重要成果。
积极贯彻合作决议 王尽美等加入国民党
  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一是中共对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有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的联合战线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再者对中国社会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国民党是中国现存的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并且他们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广东有根据地,也有革命军队,是比较理想的合作对象。
  1923年2月7日发生了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为了贯彻中共三大精神,王尽美组织济南党、团骨干认真学习了会议文件,决定积极贯彻有关国共合作的决议。1923年10月,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贾乃甫、马克先、王用章、王复元、王辩、庄龙甲等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一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
王尽美参加国民党一大 有清醒认识
  共产党与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谋求两党开展国民革命之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正处于十分困顿的时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在了北洋军阀手里,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失败,陈炯明发动叛乱,“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几经挫折后的孙中山,在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日趋腐败的同时,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他希望利用共产党为国民党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了重新塑造国民党,他“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援助”。
  中共三大召开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也加快了国共合作步伐,1923年底,孙中山在李大钊和苏俄代表鲍罗廷帮助下,进行国民党改组工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文明路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孙中山、胡汉民、林森、谢持、廖仲恺、戴季陶、于右任、陈树人、何香凝等国民党人,也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共产党人。
  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改组国民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总结了历次革命的经验教训。大会通过了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该宣言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立宪派、联省自治派、和平会议派以及商人政府派等各种错误的、反动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规定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目标,从而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部长林伯渠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王尽美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大会,并作了两次简短的发言。
  通过这次大会,王尽美对国共合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山东国共合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发表了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宣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是进步的一面。但对党员登记并无政治条件作标准,也未宣布保证执行新党纲领的组织纪律,所有老党员全部吸收,所以今后的国民党必然还是一组织散漫、纪律松弛的政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