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晓梅 通讯员 刘伟)8月13日,天气炎热,在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由8名年轻护林员组成的普查队正顶着烈日,沿着陡峭的山道一路披荆斩棘,对珍稀树种进行逐棵“体检”,并建“档案”(上图)。据悉,这是沂山历史上首次全域性、系统性的种质资源“大体检”,将为省级种质资源库的科学管理、濒危物种保护、乡土树种选育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撑,为沂山生态可持续发展筑牢“基因基石”。
作为山东省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肩负着守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存珍贵林草种质资源的重任。近日,一场意义非凡的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普查工作在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启动。
为确保普查数据科学规范,该林场专门成立普查队,由8名年轻护林员组成。队员们不仅有扎实的林区工作经验,还对沂山的地形脉络、植被特性了如指掌。另外,围绕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树木形态特征识别、信息采集标准及数据信息化录入等核心内容,队员们进行了“理论授课+野外实操”模式的岗前系统培训。其间,专家手把手指导,队员们反复演练。系统培训更让普查的每一步都有了“标尺”。
目前,普查队已携带专业设备深入沂山核心林区,连日来,在歪头崮、狮子崮、玉皇顶及法云寺等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调查,对紫椴、鹅耳枥等9类珍稀树种进行逐棵“体检”。“每棵树都有独特的‘生态密码’,即便同一树种,生长环境不同,特性也可能有差异。”队员们介绍,仅歪头崮区域就已完成300余株树木的信息采集,后续将通过数据汇总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电子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