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梁
夏天的夜晚,总是姗姗来迟。家家户户的炊烟,缓缓升起,再慢慢飘散,夜的帷幕才拉开。起起伏伏的远山,悄然隐没在夜色中,没了踪影。晚饭后的农人,喜欢坐在门口跟左邻右舍聊天。在我遥远的记忆中,父亲也喜欢跟邻居们谈天说地。可无论聊兴多高,他经常会戛然而止,转身走向田里。
出了家门,往北走三百米就是广袤的田野。父亲在前面走着,我像小狗一样蹦跳着跟在后面。月光下,父子俩的影子一大一小移动着。我盯着影子的移动,觉得像是好玩的游戏。
月光落在田野上,仿佛一层清霜,又像是一层薄纱,使得田野有了朦胧的意境。月色温柔,带给人平和宁静的心绪。炎热退潮,田野散发出潮润的气息。家乡的田野上,大片大片的庄稼地,生长着麦子与玉米。夏日麦子成熟,收割麦子后,紧接着就种玉米,如此无缝衔接。菜园里,茄子、西红柿、辣椒清晰可辨。菜园旁是瓜园,圆鼓鼓的西瓜如乖巧的胖娃娃。庄稼地不远处一棵粗壮的杨树,在夜色中矗立着,比白天多了深沉的气质。一阵风吹来,大杨树摇摆着茂盛的枝叶,发出“沙啦啦”的声音,那声音听上去就让人觉得清爽。
父亲很有意思,夏夜来田野必定要抬头望望天。如果是月色朗照,他会说:“今天的月亮真大真圆!”如果是月牙弯弯,他会说:“今天是满天繁星!”如果天幕阴沉,他会说:“明天很可能来场雨,那可就太好了,庄稼都渴了。”总之无论什么天气,他都会很开心。不过,让我纳闷的是,父亲白天已经在田里忙了一天,为啥晚上还要来看看。父亲嘿嘿一笑,说:“庄稼都是我的宝贝,一会儿不见就想得慌。”
月光落在田野上,父亲坐在田埂上。月光下的父亲,沐浴着美好的月色,享受着夜晚的清闲时光,确实跟白天时手脚不闲的样子不一样。月亮、田野、父亲、庄稼,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世界。只有这时,父亲才会全身心融入其中,成为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静的夜晚,他可以跟庄稼说说心里话,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再谈谈土地的秘密以及月亮的深情。白天太喧嚣,只有夜晚才有这样的氛围。
父亲晚上来田间走走,除了看望庄稼,还为了看望庄稼的朋友们,所谓“爱屋及乌”。庄稼地里,有时会传出蛙声。如果不下雨,青蛙们一般会保持沉默。不过到了晚上,总有几只不甘寂寞的青蛙,叫几声彰显存在感。虽然没有蛙声一片,但那叫声格外清晰响亮,父亲听到蛙声总是笑微微的。虫鸣声也会在夜晚响起,唧唧复唧唧,听起来那么欢快。夏夜有时会看到萤火虫,它们提着一盏盏小灯笼飞来飞去。我看到萤火虫就会去追,但总是追不上,于是在月光下的田野里上蹿下跳。父亲在一旁看着我,他的表情是那么开心。父亲忽然对我说:“你瞧见瓜园里我做标记的大西瓜了吗?它会在晚上悄悄长大,赶明儿就长得你抱都抱不动喽!”我的心忽然一动,觉得父亲说的话像童话一样美。
月光落在田野上,一切都泛着温柔之光。我恍然明白父亲为何要在晚上来田里看看,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田里的庄稼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不仅需要他悉心培育,更是他的情感寄托。田野是父亲倾注心血的地方,是他放飞希望的地方,也是他收获累累果实的地方。
夜晚最安静,最适合与田野心灵对话。